26 《甘肃中医 2002年第l 5卷第3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310例治疗总结 魏伯林 (甘肃省庆阳县中医院74 5l 00) 关键词:椎问盘移位;牵引;按摩;强筋壮骨汤;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1.5 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004—5852(2 002)03—0026—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笔者白1994 以来,采用牵引、手法复位、中药内服外敷等综合 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0例,效果较好,现 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197例,女l13例:年龄17-64岁,平 均38.6岁;症状:单纯腰痛42例,腰、腿痛204 例(其中单腿痛176例,双腿痛28例),单纯腿 痛64例(其中单腿痛47例,双腿痛l7例),伴 下肢皮肤感党障碍、肌力减退者74例,咳嗽体征 躯干向后内侧旋转,右手拇指用力向左前上方约 45。顶推,感到指下有轻微的错动或“喀喀”响声 时,即告复位。 2 2.2压迫止痛法:采用冯天有镇定手法让患 者俯卧于牵引床上,全身放松,术者立于患侧,双 手拇指按于环跳穴处,按压10-20秒钟,达到解 痉镇痛之目的。 2.2.3提腿牵抖法:即患者俯卧于牵引床上,全 身放松,术者立于床尾端,双手紧握患者双躁部, 在牵拉的同时上下抖动双下肢3-5次,以舒展经 络,解除腰椎后关节滑膜之轻微嵌顿。 2 3中药治疗 2.3.1急性期以自拟强筋壮骨汤为主,药用:黄 芪30 g,当归15 g,葛根30 g,丹参20 g,杜仲 15 g,牛膝15 g,木瓜15 g,狗脊20 g,JII续断 15 g,地龙12 g,乌药12 g,本香6 g,水蛭6 g, 鸡血藤30 g,甘草6 g。气滞血瘀型加用三七(研 细冲服)3 g、桃仁12 g、红花8 g、香附12 g;风 阳性者102例,直腿抬高试验7O。以内者212例。 全部病例均经腰椎x线检查,腰椎间隙变窄172 例,腰椎骨边缘唇样增生l4l例。cT示:罹患间盘 L4 164例,L5~s.88例, 小L — 2例,L4小L5一s-l6 例{膨出型83例,左侧后方突出型130例,右侧 后方突出型97例。有明显外伤诱因156例;病程 最短2天,撮长3年。 2治疗方法 2.1骨盆悬吊牵引 采用白行设计制作的骨盆 悬吊腰椎牵引床,使患者仰卧于牵引床上,固定 胸部及骨盆,使下腰部离开床面约3 ciii后,再加 重量做对抗牵引,牵引重量相当于自身体重的 1/2 ̄2/3。牵引时间30-60分钟,每日2次,l2天 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要求患者卧硬板床,并合 理使用腰围。 2.2手法治疗 寒湿痹型风痹加用桑枝15 g、威灵仙12 g、独活 12 g:寒痹加用桂枝15 g、制JII草乌各6 g、细辛 6 g;湿痹加用生薏苡仁30 g、草薜15 g、泽泻l2 g。肝肾亏损型偏阳虚加淫羊藿15 g;偏阴虚加山 茱萸l5 g、枸杞子15 g、桑寄生l5 g:病程日久, 疼痛剧烈且麻木者加全蝎8 g、蜈蚣3条,僵蚕 12 g、土鳖虫10 g。以上均常规水煎服用,药渣趁 热用布包裹敷于相应的患椎部位,待凉为止。 2.2.1跨骑式脊柱旋转复位法是笔者在冯天有 …脊柱旋转复位法的基础上改进的。患者跨骑于 牵引床上,双手环抱于胸部,全身放松.术者立于 患者右侧,左手拇指顶住腰椎棘突压痛处.右手 经患者右腋下伸至颈后.用手钩住颈后部,使患 者j 半身前屈60-90。后,再继续向 侧弯约4 , 在患者最_人侧弯时,术者右手月=f力钩扳,使患者 2.3.2慢性期采用自拟方神经痛丸(我院制剂 室自制)治疗,每次服25粒(约6 g),早晚开水 或黄酒冲服。 3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腰腿痛消失,直 腿抬高试验阴性,能正常工作,半年内不复发;显 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恢复工作,仍有轻度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甘肃中医 2 002年第1 5卷第3期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30例小结 鄢卫平,赵燕,杨小源 7 3005 0) (甘肃省中医院关键词:推问盘移位;牵引;按摩;穴位注射;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1.5 3 文献标识码:8 文章编号:1004—6852(2 002)03—0027—02 笔者自1992年至今接诊大量的腰椎间盘突 出症患者,在治疗中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较 典型且资料完整的230例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30例,男156倒,女74 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H岁;干部90例,工人 俯卧位式牵引。每周牵引1次,每次25 ̄30分钟, 男性一般起始牵引重量为40 Kg,女性35 Kg,注 意牵引重量不宜过大,应依据病人年龄、体质等 因素调节,牵引后卧床休息24-72小时,3周为1 个疗程。 2.2手法治疗牵引结束后即采用推、揉、搓、 34例:发病与职业因素有关者55例,无明显诱因 102例:病程最短l2天,最长20年 1.2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病史、体征和腰椎x 摩、按等手法在患者腰臀部按摩,以解除腰部肌 肉痉挛,促进神经根水肿的吸收,为行复位手法 创造有利条件,然后采用侧卧位斜搬手法及坐位 旋转复位手法复位。斜搬手法:患者侧卧,卧侧下 肢伸直,另一下肢屈曲放在对侧小腿上部.术者 站在患者背后,一手扶住病人髂骨缘后外缘,另 线片所见确诊。准确详细地询问病史和检查是诊 断本病的主要方法,x线片作为参考诊断。个别诊 断困难,神经症状较严重者,考虑cT检查或脊髓 造影检查 所统计的230倒病例均有x线片,180 例有cT,38例拥有cT及脊髓造影,均符合临床 诊断 2治疗方法 手扶住病人肩前方,拉肩向后,同时推髂骨向 前,使瞪部扭转,有时可听到“喀哒”响声。旋转 一复位手法:患者端坐方凳上,两足分开与肩同宽. 以右侧痛为例,术者立于患者之右后侧,右手经 采用电脑控制牵引治疗床进行 患者右腋下至患者颈后,用手掌压住颈后,拇指 2.1牵引治疗适;好转:疼痛大部分减轻,功能改善,直腿抬高 试验阳性,未能恢复正常工作;无效:症状体征如 前,功能无改善。 反应,恢复腰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和增大椎间隙, 3.2疗效评定结果本组310例,疗程最短3 解除突出物对椎间孔神经根的挤压,椎间盘间隙 产生负压而使内压降低的作用,并可改善局部循 环,消除致炎性物质的刺激。手法则更有效地促 进突出物还纳,调整后关节的移位,松解粘连,解 天,最长67天,平均l9天,按上述标准评定,结 果临床治愈2l4倒,占69%;显效62倒,占20%; 好转26例,占8%:无效8例,占3%(此8例经手 术证实,合并有椎管狭窄)。 4讨论 除腰背肌的紧张痉挛。中药的内服及外敷可改善 病变部位的血液供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神经 根水肿的消失,促进肌肉功能的恢复,调节全身 机能,还有解除疼痛及促进炎症的吸收等协同作 用 牵引、手法、中药三法合用,协同互补,进一步 增强疗效,提高治愈率。 笔者采取自制的骨盆悬吊瞪椎牵引床对椎 间盘突出患者进行牵引治疗,充分利用了患者体 重,也减小了瞪段和臀部与床面的摩擦力,能使 1 冯天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 977 6-71 【收稿日期2001—10—1 6) 有效作用力加大,又能使暇背肌群处于放松状 态,对抗力小,利于持续牵引.最终达到解除肌肉 痉挛,减轻或消除局部的充血渗出、水肿等炎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