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抚州市六校2022--0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212月联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Cl-35.5 Fe-56
Cu-64共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 )
A.氯气——易燃气体B.汽油——易燃液体C.硫酸——腐蚀品D.高锰酸钾——氧化剂『答案』A『解析』A、氯气是助燃剂,不是易燃气体,故A错误;B、汽油是易燃液体,故B正确;C、硫酸有强腐蚀性是腐蚀品,故C正确;D、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是氧化剂,故D正确。故选A。
2.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目的分离方法原理A分离溶于水中的碘乙醇萃取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B分离水和乙醇分液水和乙醇的密度不同C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重结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D除去丁醇(沸点1175℃)
中的乙醚(沸点34.6℃)
蒸馏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答案』D『解析』
『详解』A.乙醇易溶于水,致使碘、水、乙醇三者混溶,不能用乙醇萃取的方法进行分离,故A错误;B.水和乙醇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故B错误;C.可以用重结晶的方法除去KNO3中的NaCl杂质,其原理是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而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降低温度时,KNO3从溶液中析出,而NaCl仍留在溶液中,从而可将KNO3中的NaCl除去,故C错误;
D.丁醇和乙醚的沸点相差大,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D正确;答案为D。
3.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的是( )
A.将20gNaOH溶解在500mL水中B.将22.4LHCl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C.从1L2mol·L-1的H2SO4溶液中取出0.5L,该溶液的浓度为1mol·L-1
D.配制250mLCuSO4溶液,需62.5g胆矾『答案』D『解析』
『分析』根据n=m/M=V/Vm=cV,结合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的关系判断。 『详解』A.20gNaOH的物质的为0.5mol,但500mL水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A错误;B.因气体存在的状态未知,则不能确定22.4LHCl气体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溶液浓度,B错误;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从
1L2mol·L-1的H2SO4溶液中取出0.5L,该溶液的浓度仍然为1mol·L-1,C错误;D.n(CuSO4•5H2O)=62.5g÷250g/mol=0.25mol,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c(CuSO4)=0.25mol÷0.25L=1mol/L,D正确。
答案选D。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碳酸钠溶液与石灰乳反应:CO32-+Ca2+=CaCO3↓B.硝酸银溶液与食盐水反应:Ag++Cl-=AgCl↓C.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2OH-+CO2=CO32-+H2OD.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Fe3++3H2O=Fe(OH)3↓+3H+
『答案』B『解析』
『详解』A.碳酸钠溶液与石灰乳反应,离子方程式:CO32-+Ca(OH)2═CaCO3↓+Ca2+,故A错误;B.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离子方程式:Ag++Cl-═AgCl↓,故B正确;C.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OH-+CO2═HCO3-,故C错误;D.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Fe3++3H2O═Fe(OH)3(胶体)+3H+,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把VL含有MgS04和K2S0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mol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mol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
A.
(b-a)/Vmol·L-1 B.(2b-a)/Vmol·L-1 C.2(2b-a)/Vmol·L-1 D.2(b-a)/Vmol·L-1
『答案』C『解析』
『详解』一份加入含amol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那么Mg2+就有2amol,硫酸镁也就是2amol。另一份加入含bmol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那么硫酸根离子有bmol。所以硫酸钾有b-2amol,钾离子就有2(b-a2)mol=2b-amol。浓度就是故答案为C。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H2O的质量为18g·mol-1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C.3.01某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D.1mol任何物质均含有6.02某1023个分子『答案』C『解析』
『详解』A.质量单位是克等,1molH2O的质量为18g,故A错误;B.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等,CH4的摩尔质量为16g·mol-1,故B错误;C.3.01某1023个SO2分子是0.5mol,质量为0.5mol某64g·mol-1=32g,故C正确;D.物质不都是由分子构成,如氯化钠固体不含分子,故D错误;故选C。
7.将下列溶液分别稀释到100mL,稀释后的溶液中氯离子浓度最大的是(
2ba2Vmol/L,即
22baVmol·L-1,C项符合题意,
)
A.15mL1mol•L﹣1的AlCl3
B.50mL1mol•L﹣1的KCl
C.20mL2mol•L﹣1的NH4ClD.10mL2mol•L﹣1的CaCl2
『答案』B『解析』
『详解』A.15mL1mol•L﹣1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L某3某0.015L=0.045mol;B.50mL1mol•L﹣1的KCl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L某1某0.05L=0.05mol;C.20mL2mol•L﹣1的NH4Cl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L某1某0.02L=0.04mol;D.10mL2mol•L﹣1的CaCl2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L某1某0.01L=0.02mol;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最大的是B:0.05mol,稀释过程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氯离子浓度最大的是B,答案选B。
8.在酸性的澄清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3+、Ag+、NO3—、Cl- B.Mg2+、NH4+、HCO3—、Cl- C.Na+、K+、CO32—、Cl- D.Cu2+、Na+、NO3—、SO42— 『答案』D『解析』
『详解』A.Ag+和Cl-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在酸性的澄清透明溶液中,HCO3—与H+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在酸性的澄清透明溶液中,CO32—与H+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错
误;D.在酸性的澄清透明溶液中,H+与Cu2+、Na+、NO3—、SO42—之间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
9.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银、二氧化硫、硫酸、纯碱、食盐B.碘酒、冰、硫酸氢钠、烧碱、碳酸钙C.氢气、干冰、硝酸、烧碱、硝酸钾D.铜、氧化铜、醋酸、石灰水、碳酸氢钠『答案』C『解析』
『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是盐不是碱;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KIO3等,故不是
盐,是混合物,故A错误;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是混合物;硫酸氢钠是酸式盐,不是酸,故B错误;C.氢气是单质;干冰即二氧化碳,是氧化物;硝酸是酸;烧碱即NaOH,是碱;硝酸钾是盐,故C正确;D.石灰水是Ca(OH)2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碱,故D错误;故答案为C。
10.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N2
B.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OC.体积相等,密度相等的CO和C2H4 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N2和O2
『答案』B『解析』
『详解』A、温度、体积相同条件下,影响气体分子数目的因素有压强,压强不一定相等,则两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二者都是双原子分子,故含有的原子数目不一定相等,A错误;B、氮气和一氧化碳的摩
尔质量相等,质量相等时物质的量相等,二者都是双原子分子,故原子数一定相等,B正确;C、体积和密度相等,则两气体的质量相等,由于摩尔质量相等,则两者的物质的量相等,二者原子数之比为1:3,故含有原子数目之比为1:3,C错误;D、压强、体积相同条件下,影响气体分子数目的因素有温度,二者所处温度不一定相等,则原子数不一定相等,D错误;答案选B。
11.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内称量B.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加入药品,然后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D.粗盐提纯时,将制得的晶体转移到新制过滤器中用大量水进行洗涤『答案』A『解析』A.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内称量,A正确;B.实验室
制取氧气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加入药品,B错误;C.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C错误;D.沉淀洗涤在原过滤器中进行,所加蒸馏水不能太多,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D错误,答案选A。
12.下列有关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分子均是由原子构成B.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碱性氧化物均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均是非金属氧化物D.硫酸是纯净物,盐酸是混合物『答案』D『解析』
『详解』A.铝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铝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一定由分子构成,故A错误;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属于混合物,也可能属于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故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故B错误;C.七氧化二锰是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D.纯硫酸是纯净物,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D正确;故选D。
13.下列实验中所选用的仪器合理的是( )
①用50mL量筒量取5.2mL稀硫酸
②用分液漏斗分离苯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11.7g氯化钠晶体
④用250mL容量瓶配制250mL0.2mol/L的NaOH溶液⑤用坩埚蒸发NaCl溶液⑥用烧杯溶解KNO3晶体A.①⑤⑥B.③④⑥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
『详解』①用50mL量筒取5.2mL稀盐酸,产生的误差较大,应该选用10mL量筒量取,故①错误;②苯和四氯化碳互溶,无法用分液漏斗分离,故②错误;③托盘天平的准确度为0.1g,可以用托盘天平称量11.7g氯化钠晶体,故③正确;④容量瓶是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的仪器,用250mL容量瓶能配制250mL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故④正
确;⑤蒸发NaCl溶液应该选用蒸发皿,故⑤错误;⑥溶解固体物质可以在烧杯中进行,也可以在试管中进行,因此可以用烧杯溶解KNO3晶体,故⑥正确;故选B。
14.下图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
)
A.蒸馏、过滤、萃取、蒸发B.蒸馏、蒸发、萃取、过滤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D.过滤、蒸发、萃取、蒸馏『答案』A『解析』
『分析』蒸馏烧瓶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的分离或难挥发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普通漏斗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固体和液体;分液漏斗用来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或分离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混合物;蒸发皿用于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以此来解答。
『详解』蒸馏烧瓶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的分离或难挥发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即蒸馏;普通漏斗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固体和液体,即过滤;分液漏斗用来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或用来分离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混合物,即分液或萃取;蒸发皿用于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即蒸发,所以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蒸馏、过滤、分液或萃取、蒸发。
答案选A。
15.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的美景仙境,其本质原因是(
)
A.夜里的月色本身就很美B.颗粒直径约为1nm~100nm的小水滴分散在空气中C.光线是一种胶体D.雾是一种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答案』B『解析』
『详解』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的美景仙境,属于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其本质原因是颗粒直
径约为1nm~100nm的小水滴分散在空气中,月光照射到小水滴上产生散射现象形成的。答案选B。
16.下列各组数据中,前者刚好是后者两倍的是A.2mol水的摩尔质量和1mol水的摩尔质量B.200mL1mol·L-1氯化钙溶液中c(Cl-)和100mL2mol·L-1氯化钾溶液中c(Cl-)C.64g二氧化硫中氧原子数和标准状况下22.4L一氧化碳中氧原子数D.2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和1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答案』C『解析』
『详解』A.2mol水的摩尔质量和1mol水的摩尔质量的摩尔质量都是18g/mol,故A错误;B.1mol/L氯化钙溶液中c(Cl-)=2mol/L,2mol/L氯化钾溶液中c(Cl-)=2mol/L,两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故B错误;C.64g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二氧化硫中含有2mol氧原子,标况下22.4LCO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CO含有1mol氧原子,前者刚好是后者两倍,故C正确;D.2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1100020%40c1=2100010%40
mol/L,1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由于两溶液的密度不同,所以前者不是后者两
倍,故D错误;故选C。
共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共5小题) 17.处于下列状态的物质:①氢氧化钠固体 ②CO2
③H2SO4溶液 ④铁
⑤熔融KHSO4
⑥BaCO3固体 ⑦液氨 ⑧CuSO4
⑨石灰水(请用序号填写)。
(1)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