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设计报告
设计名称: 工资管理信息系统 班 级: 物流112班 姓 名: 黄宏伟 柴宏强 杨海燕
徐姣 王丹焱 朱笑
指导老师: 贾春梅 日 期:2013年6月6日 至 2013年6月19日
摘 要
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大多数规模化的公司都已使用计算机代替员工去做一些繁琐耗时的工作。工资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部分,完善的工资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管理职工,可以提高对职工的管理,还能节省企业的费用。工资管理系统用于每个员工实发工资的计算,计算的项目包括基本工资、奖金、福利和津贴等。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来管理工资信息已是大势所趋。
【关键字】工资管理;现代化企业
II
目录
摘 要 .............................................................. II 目录 ............................................................... III 1.引言 .............................................................. 1 2.需求分析阶段 ....................................................... 1
2.1 引言 .......................................................... 1 2.2 需求分析阶段的目标与任务...................................... 1
2.2.1处理对象 ................................................. 1 2.2.2处理功能及要求 ........................................... 2 2.2.3.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 ...................................... 2 2.3 需求分析阶段成果 .............................................. 2
2.3.1 体会与收获 .............................................. 2 2.3.2 工资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图 .................................. 3 2.3.3 工资管理系统数据流程图 .................................. 3 2.3.4 工资管理系统数据字典 .................................... 3 2.3.5 处理逻辑描述 ............................................ 4
3 概念设计阶段 ....................................................... 5
3.1 引言 .......................................................... 5 3.2 任务与目标 .................................................... 5 3.3 阶段结果 ...................................................... 5 4.逻辑设计阶段 ...................................................... 6
4.1逻辑设计的任务和目标 .......................................... 6 4.2数据组织 ...................................................... 6 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 ............................................ 6 4.3数据处理 ...................................................... 6 5.物理设计阶段 ...................................................... 7
5.1物理设计阶段的目标与任务 ...................................... 7 6.数据库实施阶段 .................................................... 7
6.1 建立数据库 .................................................... 7 6.2建立数据表 .................................................... 7 7.系统调试和测试 .................................................... 9 8实习心得 ........................................................... 13 9.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13 10.关键代码 ......................................................... 14 致谢 ................................................................ 17 参考文献 ............................................................ 17
III
1.引言
随着现代企业的规模的不断的扩大,很多原先以人力来完成的工作,现在都已被计算机代替,这使得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又提高了企业对工资管理的效率。
本文以一个小型的工资管理系统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为背景,全文分为目录、需求分析、概要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以及系统的实现等全过程。在程序设计与调试上采用了自上而下,逐步细化,逐步完善的原则。采用结构化的功能模块设计系统功能,可读性好,易于扩充。基本功能全面,系统可读性好,易于维护、更新,安全性好。
2.需求分析阶段
2.1 引言
进行系统设计,首先要对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根据系统的目标、需求和功能,制定和选择一个较好的系统方案,从而达到一个合理的优化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人工手动管理会降低工作的效率,希望建立一个工资管理系统,是为了解决人工手动管理人员工资在实践的问题,从而达到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水平。该系统的建立不但给管理者带来了方便,也节省了工作时间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需求分析是在于要弄清用户对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确切要求。数据库设计的第一步是明确数据库的目的和如何使用,也就是说需要从数据库中得到哪些信息。明确目的之后,就可以确定您需要保存哪些主题的信息(表),以及每个主题需要保存哪些信息(表中字段)。
在构造系统时,首先从需求出发构造数据库表,然后再由数据库表结合需求划分系统功能模块。这样,就把一个大的系统分解成了几个小系统。这里把系统的层次划分为了三个部分:添加/删除员工信息,信息查询,企业工资报表打印预览/打印。能够实现以下功能:
① 登录到工资管理系统;
② 能够实现对员工基本信息的查询和编辑管理; ③ 能够打印所需员工工资情况的报表; ④ 能够添加/删除新旧员工的信息;
2.2 需求分析阶段的目标与任务
2.2.1处理对象
员工信息:员工ID、员工编号、姓名、密码、性别、所属部门、学历、特
1
长、电话 、工种、等级、日基本工资
津贴信息:加班、早退、迟到、旷工、请假、出差
考勤表:ID、员工编号、工作时间、加班时间、请假时间、出差时间、迟到次数、早退次数、旷工次数、月份
月工资信息:员工编号、月份、月工资
单个员工的工资信息:员工编号、员工姓名、日基本工资、工作天数、年度工资总和、津贴总和、年终奖金、员工年度总薪水
2.2.2处理功能及要求
1.员工每个工种基本工资的设定;
2.加班津贴管理,根据加班时间和类型给予不同的加班津贴;
3.按照不同工种的基本工资情况、员工的考勤情况产生员工的每月的月工资;
4.员工年终奖金的生成,员工的年终奖金计算公式=(员工本年度的工资总和+津贴的总和)/12;
5.企业工资报表。能够查询单个员工的工资情况、每个部门的工资情况、按月的工资统计,并能够打印。
2.2.3.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
1) 安全性要求
系统安全性要求体现在数据库安全性、信息安全性和系统平台的安全性等方面。安全性先通过视图机制,不同的用户只能访问系统授权的视图,这样可提供系统数据一定程度上的安全性,再通过分配权限、设置权限级别来区别对待不同操作者对数据库的操作来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系统平台的安全性体现在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网络体系的安全性等方面。 2) 完整性要求
系统完整性要求系统中数据的正确性以及相容性。可通过建立主、外键,使用check约束,或者通过使用触发器和级联更新。
2.3 需求分析阶段成果
2.3.1 体会与收获
系统需求分析主要是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和对网络的从分利用,了解到了工资管理系统的一些基本状况,以及在管理中的一些问题。由于是第一次做这样的需求调查,开始总是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自己该了解、该清楚那些方面的知识,在绘制系统业务流程图时,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但通过老师的帮助与指导,和自己一遍一遍的分析和完善,才逐步把业务弄清楚,最终顺利完成了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
2
2.3.2 工资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图
2.3.3 工资管理系统数据流程图
顶层数据流图:
第2层数据流图:
2.3.4 工资管理系统数据字典
(1)数据项:系统涉及的数据项有25项
3
表2-1 数据项列表
数据项编号 数据项名 数据项含义 与其它数据项的关系 DI-1 DI-2 DI-3 DI-4 DI-5 DI-6 DI-7 DI-8 DI-9 DI-10 DI-11 DI-12 DI-13 DI-14 DI-15 DI-16 DI-17 DI-18 DI-19 DI-20 DI-21 DI-22 DI-23 DI-24 DI-25
员工编号 姓 名 所属部门 工种 等级 日基本工资 电话 性别 学历 特长 加班 早退 迟到 旷工 请假 出差 工作时间 加班时间 请假时间 出差时间 迟到次数 早退次数 旷工次数 月份 月工资
员工编号 员工姓名 所属部门 工种 等级 日基本工资 电话 性别 学历 特长 加班费用 早退费用 迟到费用 旷工费用 请假费用 出差费用 工作时间 加班时间 请假时间 出差时间 迟到次数 早退次数 旷工次数 月份 月工资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日期 文本 存储结构 (2)数据结构:
表2-2 数据结构列表
数据结 构编号 数据结构名
数据结构 含义
组成
DS-1 员工 员工工资信息
员工编号、姓名、所属部门、工种、日基本工资、津贴、月工资、年终福利奖金
2.3.5 处理逻辑描述
表2-3 处理逻辑列表
处理编号 处理功能 处理过程 4
PR-1 查询员工工资情况 员工出勤信息窗体、员工工种信息窗体、员工基本信息窗体、员工津贴信息窗体、员工年终工资信息窗体、员工月工资信息窗体 PR-2 打印员工工资报表 单个员工工资情况预览、每个部门工资情况报表预览、员工月工资信息报表预览、单个员工工资情况打印、每个部门工资情况报表打印、员工月工资信息报表打印、 3 概念设计阶段
3.1 引言
主要任务是对员工出勤信息、员工工种信息、员工基本信息、员工津贴信息、员工年终工资信息、员工月工资信息;概念设计阶段主要是将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概念模型)的过程,它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
3.2 任务与目标
(1)选择中层数据流为切入点,通常选择实际系统中的子系统; (2)设计分E-R图,即各子模块的E-R图;
(3)生成初步E-R图,通过合并方法,做到各子系统实体、属性、联系统一; (4)生成全局E-R图,通过消除冲突等方面。
3.3 阶段结果
(1)画出各E-R图:
(2)各E-R图各实体的属性如下所示:
员工:员工编号、姓名、所属部门、工种、日基本工资、津贴、月工资、年终福利奖金。
5
4.逻辑设计阶段
4.1逻辑设计的任务和目标
以上的概念设计阶段是独立于任何一种数据模型的,但是逻辑设计阶段就与选用的DBMS产品发生关系了,系统逻辑设计的任务就是将概念设计阶段设计好的基本E-R图转换为选用DBMS产品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具体内容包括数据组织(将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模型优化、数据库模式定义、用户子模式设计)、数据处理(画出系统功能模块图)两大任务。
4.2数据组织
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
实体型转换为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对于实体间的联系则有以下不同的情况:
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
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而关系的码为各实体码的组合。
一个1: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如果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则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而关系的码为n端实体的码。
一个1: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三个或三个以上实体间的一个多元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与该多元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而关系的码为各实体码的组合,具有相同码的关系模式可合并。
员工信息:员工ID、员工编号、姓名、密码、性别、所属部门、学历、特长、电话 、工种、等级、日基本工资
津贴信息:加班、早退、迟到、旷工、请假、出差
考勤表:ID、员工编号、工作时间、加班时间、请假时间、出差时间、迟到次数、早退次数、旷工次数、月份
月工资信息:员工编号、月份、月工资
单个员工的工资信息:员工编号、员工姓名、日基本工资、工作天数、年度工资总和、津贴总和、年终奖金、员工年度总薪水
4.3数据处理
系统功能模块图:
6
5.物理设计阶段
5.1物理设计阶段的目标与任务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就是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合适应用要求的物理结构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中要完成两大任务:
(1)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在关系数据库中主要是存取方法和存储结构; (2)对物理结构进行评价,评价的重点是时间和空间效率。
6.数据库实施阶段
6.1 建立数据库
创建工资管理系统
6.2建立数据表
(1)单个员工的工资情况表的建立:
7
(2)管员工工种情况表的建立:
(3)员工基本信息表的建立:
(4)员工津贴信息表的建立:
(5)员工考勤表的建立:
8
(6)员工年度出勤次数表的建立:
(7)员工月工资表的建立:
7.系统调试和测试
对该工资管理系统进行测试,验证每个功能是否符合要求,具体的测试如下:
(1)通过视图查看各个基本表和视图中的数据;
9
10
11
(2)检测各个存储过程的功能。
12
8实习心得
1.在课程设计中,我们熟悉了系统设计的整体步骤。系统设计大体可分为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数据库的实施及调试测试六大步骤。而特别是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感到需求分析和逻辑设计尤为重要,也最为艰难。由于第一次做这样的系统,我们刚开始由于系统设计阶段做的不好,结果前功尽弃,后来重新设计,再做才基本完成了这一次作业。
2.课程设计使我们更进一步的熟悉了数据库系统概论相关知识,还有access中,特别是宏、模块以及报表的内容。
3.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少。由于第一次做作业,大家都处于探索的阶段,很多知识点的储备不足,让我们花了大量的课外时间去查询,学习的过程是痛苦着,并快乐着。痛苦的是,每天睡的好晚,而快乐的是自己独立的去解决遇到每一个问题时得到的成就感。
9.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在课程设计中,同学们普遍反应的就是,盲目,不知从何开始,希望老师在实战前能给我们对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进行一定的指导,特别是给我们一
13
些查找资料的方向,不然摸索的过程中的真的浪费了好多的时间。
2.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求同学们团队合作,让我们享受到团体协作的力量。发挥各自的长处,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相互促进。
3.总的来讲,非常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和鼓励,大二了,我还是第一次遇到您这样“严厉”的老师,正所谓严师出高徒,我感到非常庆幸遇到了一位优秀的老师,很期待下一次的任务。
10.关键代码
14
15
16
致谢
在数据库课程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非常感谢贾春梅老师的指导,她在这个学期《物流信息系统》课程中的指导,对我们这次设计的影响很深,使我们从对系统设计的茫然到逐渐清晰,最后才使设计得以完成。在本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在老师的精心指导,同组成员的通力合作之下,完成了本次的课程设计,这让我们的综合能力再一次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并且每个人对系统操作流程都提供了宝贵的意见,使这个系统得以顺利的开发完毕,并完成最后的写作。
参考文献
[1] 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4版)[M].高教出版社,2011 [2] 郑晓玲.Access项目案例导航[M].科学出版社,2003 [3] 钱乐秋.软降工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Craig Larman.UML和模式应用[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5] Delpehi.数据库开发毕业设计指导及实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