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边塞诗鉴赏教学案

来源:欧得旅游网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边塞诗

教学目标:了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学习鉴赏边塞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鉴赏边塞诗的方法。

一.概念篇

一、边塞诗的特征: 1.意象(背):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2.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背):

(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 (2).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 (3).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 (4).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 (5).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 (6).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 (7).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 (8).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

根据内容,你学会归纳边塞诗中的人物形象了吗? 3.艺术风格和技巧。(背)

风格:豪迈旷达,雄奇壮美,豪壮悲慨,委婉清丽等。

技巧: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烘托、用典等手法来丰富内容,强化情感。

1)直抒胸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对比: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3)烘托: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二.能力篇

1、边塞诗取材内容: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边塞诗出现较多的年代:汉、唐、宋、明

1

2)、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3)、从内容看特征: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家乡思乡念亲、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等;

4)、从风格看特征:雄壮豪迈。

5)、边塞诗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烘托。 附:常用词语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阴山、凉州、长城、玉门关、古道、荒城、大漠、辕门、阳关、金河、黑山;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从乐器看:羌笛、笛、琵琶、芦管、号角、鼓„„ 从曲子看:《关山月》《折柳曲》《梅花落》„„ 从战具看:干、戈、战车、旗„„ 从时间看:深秋、黄昏、冬日„„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2.基本主题:

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

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 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4、读边塞诗应注意的几点:

赏析边塞诗,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初盛唐之诗风: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诗风:

2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花雪月李益)

(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宋代之诗风: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 表达报效国家的激情。

总的来说是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

5、鉴赏边塞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即把握时代特征。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所以,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诗评家常称赏“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盛唐边塞诗中的矛盾感情:“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衰微,虽然诗人们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时代不同,边塞诗的题材、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的时代特征。

②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3

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从边塞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境界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

不少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中的内容几乎涉及到了边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比如岑参的边塞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他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事情虽小,情意深厚。同时,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③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

在大量边塞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也很不相同:

豪放旷达:王昌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雄奇壮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豪壮悲慨: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委婉清丽: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际,反映在边塞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

三.实战篇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 关① 徐兰

凭山储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二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一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1)诗中“貂锦”指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震撼人心,你认为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这首诗的内容来看,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受降城指灵州。贞观二十年,唐太宗曾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故称之为受降城。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河湟旧卒 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注:湟水源出青海,东流入甘肃与黄河汇合,合流的一带称“河湟”。诗中指吐蕃统治者从唐肃宗以来所进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1)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现了什么主题?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是一个转折,分析前后内容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 请概括诗中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2) 请分析这首词中典型的艺术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这首诗以《征人怨》为题,而不着一个“怨”字,“却尽得风流”,诗中之“怨”何来?请作简要的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1).这首词围绕题目的“梦”字,上片和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情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几句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试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了以上练习,请归纳边塞诗鉴赏可能会出的题型,以及答题思路。 题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思路: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