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名称 1、技术准备 工程检测 编号 1、工程概况:建筑面积、结构形式层数等; 2、设计图纸及变更文件; 2、工程检测内容: 1.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项 1.1构件混凝土强度回弹抽样检测 1.2楼板负弯距钢筋保护层检测 1.3楼板厚度抽样检测; 2.地基承载力检测项 2.1设计土层承载力检测 2.2桩基静载、动载检测 3、检测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相关结构检测标准; ※依据辽宁省地方标准—《建筑工程文件编制归档规程》(DB21/T11342-2004) 1.1构件混凝土强度回弹检测同类:多层约为5%取样;高层约3%取样;且每层每种设计强度等级构件的取样数不少于1个; 1.2楼板负弯距钢筋保护层检测:按照 GB50204-2002附录E进行检测; 1.3楼板厚度抽样检测:对所有进行楼板负弯距钢筋保护层检测的楼板进行其厚度检测; ※地基工程承载力检测方法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第二节“载荷试验”标准: 1、《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基勘察规范》(TJ21—77)第四章第四节“(Ⅱ)载荷试验”;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附录四“地基土载荷试验要点”;附录八“岩土载荷试验要点”; 3、《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ll2—87)附录三“现场浸水载荷试验要点”; 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90)附录六“黄土湿陷性试验”;附录十一“单桩浸水静载荷试验”; 5、《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JGJ4—80);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 7、《地基与基础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 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9、《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l06--97); 10、《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T93—95); 11、《锤击贯人试桩法规程》(CECS35:91); 1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 13、《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04:88); 4、开始条件 根据工程施工进度,以甲方通知为准; 5、结束条件 工程竣工结束后,办理完竣工备案表 6、检测工作检验标准 1)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项 1.1构件混凝土强度回弹检测同类:多层约为5%取样;高层约3%取样;且每层每种设计强度等级构件的取样数不少于1个; 1.2楼板负弯距钢筋保护层检测:按照 GB50204-2002附录E进行检测; 1.3楼板厚度抽样检测:对所有进行楼板负弯距钢筋保护层检测的楼板进行其厚度检测; 2)地基承载力检测项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附录四“地基土载荷试验要点” 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有关地基工程施工及承载力检测方法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地基土载荷试验用于确定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等,包括:载荷试验;现场浸水载荷试验;黄土湿陷性试验;膨胀土现场浸水载荷试验等。检测内容:天然地基承载力,检测数量不少于3点;复合地基承载力抽样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0.5%~1.0%,且不少于3点,重要建筑应增加检测点数。CFG桩和素混凝土桩应做完整性检测。 地基土载荷试验要点: (1)基坑宽度不应小于压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应注意保持试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宜在拟试压表面用不超过20mm厚的粗、中砂层找平。 (2)加荷等级不应少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少于荷载设计值的两倍。 (3)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10、10、15、15min,以后为每隔半小时读一次沉降,当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①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的侧向挤出; ②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 ③在某一荷载下,24h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标准; ④s/b≥0.06。(b:承压板宽度或直径); 满足前三种情况之一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定为极限荷载。 (5)承载力基本值的确定: ①当p~s曲线上有明确的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②当极限荷载能确定,且该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1.5倍时,取荷载极限值的一半; ③不能按上述二点确定时,如压板面积为0.25~0.50m^2,对低压缩性土和砂土,可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值;对中、高压缩性土可取s/b=0.02所对应的荷载值。 (6)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3点,基本值的极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30%,取此平均值作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