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物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我见人教版

来源:欧得旅游网


初中物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我见

㈠摘要:

1. 在物理的整个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性及其重要性的原因。

2. 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新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在物理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尝试。 ⑴在科学知识与技能方面培养 ⑵在科学方法和能力方面培养 ⑶在科学、技术与社会(STS)中培养

⑷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升华。 ①介绍物理学家事迹,激励学生勤奋学习。

②通过对古今物理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总结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认识。 ㈡关键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 作用 培养

初中物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我见

1 / 7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非常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往往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其实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物理的整个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通过对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自然现象的学习, 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陶冶热爱科学的情感,并能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

本人认为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首先要充分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新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所采取实施的“过程与方法”,对于“知识与能力”结果性目标的逐步整合与达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与优化作用。笔者认为,在当前普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教育工整理对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有一定的认识与实践,虽然仅仅停留在最低层次上,而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极为忽视,因此,在新课程的准备及实施过程中,笔者特别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地位与作用,应引起广大教育工整理的普遍重视。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说本人在物理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尝试。

一、在科学知识与技能方面培养

科学知识与技能是中性的,既可以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可以产生消极的作用,关键是看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直接决定着一个人对待科学事物的最基本看法与倾向性,对他的科学学习与科学探究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与制约作用。我在物理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认识以下两点: 1、科学知识与技能是需要一点一滴积累的。

例如:让学生收集有关牛顿的资料,初步了解牛顿是怎样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 让学生学会用各种方式查找资料,自主学习,给学生提供讨论、发表见解的机会,认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在对行星运动的规律有了充分了解,绝不是单凭苹果落地就想象出来的。并且把这种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运用到学习物理中

去。

2、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科学观念时常回发生重大变化。变化与延续是科学的永恒特征,大多数情况下科学知识内容的变化是对先前知识的修正。在短期内,与科学主流思想不一定吻合的新观念常常会遭到激烈的批评和偏见,受到科学上条条框框的排斥;但在科学界,验证理论,修正理论新旧代谢永无止境,这种持续不断的进程,使人们对世界事物运行规律达到日益深入的理解,但是不能达到绝对真理。其价值在于:它使科学家们提供值得信赖的解释和进行准确预测的能力不断提高了。

例如:举行小型辩论会讨论牛顿和伽利略对“牛顿第一定律”和“力与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观点。

学生讨论得非常积极而且颇有深度,他们被伽里略的这种对科学信念的无限执着所感动,为伽里略晚年遭遇的种种迫害和痛苦而惋惜。其实在科学的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有了科学的献身精神,不怕艰辛,孜孜不倦的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崎岖小路上不畏劳苦、勇敢前进,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也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科学本身不迷信权威。

物理教学中通过科学知识、技能的积累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世界及周边事物的科学认识,培养对科学的情感,形成科学价值观,孕育科学精神。 二、在科学方法和能力方面培养

科学方法是形成科学态度价值观的基础,科学方法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与实施步骤,来不得半点马虎与随意性,奉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实事求是是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核心。在物理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认识以下三点: 1、一个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首先应该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追求,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著名美籍华人女科学家吴健雄博士说过:“从事科学工作,首先要有浓厚的兴趣,很大的毅力,就像着了迷似的钻进去;第二要十分机警,仔细地观察、分析,否则稍一马虎,机会就放过了;第三要坚持不懈,不达结果不罢休。

”这里既包含了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是科学方法与能力的体现。 2、刻苦与成功不是完全的正比例关系,要想获得成功还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 例如: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我作了适当改进,要求学生先大胆作出猜想,然后同组成员交流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处理实验数据讨论得出结论。

通过此例使学生认识:科学研究需要严谨、一丝不苟的作风,提出问题需要大胆的想象,大胆探索,解决问题更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通过反复思考,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鼓励学生敢想,敢于提出问题。一个好的学生不仅能正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自己能够发现问题。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与探究,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这些都包含了大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因素,是养成学生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感性基础。 三、在科学、技术与社会(STS)中培养

新课程理念中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教学应该教会学生运用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事物的相关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意识,利用正确的价值观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对学生的终生学习和终身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用学到的知识认识自然,解释现象。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小型火力发电厂,通过观察,思考发电的过程都用到我们学到的那些知识。

学生有了亲身体验之后能进一步认识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中有广泛的应用,物理学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2、关注科技发展

例如:组织学生观看“神舟”号系列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运行及返回的资料,结合超重与失重的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学生兴趣浓厚,热情高涨,通过多媒体进一步认识到现代太空宇航员的日常生活与在地球上的不同大都是因为失重引起的。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例如:从当今社会对核能的利用和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以及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发表你的看法 写成小论文。

依据学生小论文中所表述的观点,可见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程度,学会用辨证的思想看问题。

四、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升华。本人作了如下尝试。

1、介绍物理学家事迹,激励学生勤奋学习。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重要规律,在讲解欧姆定律时,首先向学生介绍德国的物理学家欧姆,得到这个结论是不容易的,经历了10多年的辛勤劳动,做了大量实验。同时,介绍学生课后阅读文章后的“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激励。

2、通过对古今物理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国古代许多的物理学家,对物理发展有过很大的贡献,不少研究成果长期 世界领先地位。如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在我国古代军事、生产、日常生活中起过重要作用,且对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世界的发展都有功绩。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和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骄傲和自豪。 3、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增加德育艺术技巧。

物理课文中内涵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发掘、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思想、品德和其他心理素质上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

总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学生成长和解决复杂问题和抽象现象能力的提高,有助于科学世界观的形成。物理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方法的同时更应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学生科学素养是否真正提高,最终会通过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科学习惯的养成表现出来,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调查、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对学生作出评价。当今是科学和技术的世界,人类的未来极大地取决于人们应用科技的程度,进而取决于人们所受教育的有效程度。科学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少数人培养成科学家,而是要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具有科学素质的人。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