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本班共有学39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18人,从上学年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掌握还算牢固,口算及乘法口诀掌握还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较差。但总的来讲大部份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但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份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必然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增强培育他们的各类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本班级学困生有千家怡、马文斌、千阳肖、千纤等学生。这些同窗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抄他人的作业。此后首先仍是增强学习习惯培育,如学前的预习、课后的温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因此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育孩子的良勤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访良好的学习方式,采用各类鼓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之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倍的熟悉,多位数乘一名数,分数的初步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熟悉,时、分、秒,,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 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之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名数和四边形,所以培育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增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觅方式,使他们乐学,愿学。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改良笔算教学的编排,表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育学生的数感。
二、量与计量的教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增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育
4、提供丰硕的现实学习素材,表现知识的形成进程。 五、慢慢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术方面
一、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二、会口算一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熟悉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份的名称,初步熟悉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识别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五、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成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熟悉质量单位吨,初步成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本地选择单位;熟悉时间单位秒,初步成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六、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式。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一、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慢慢形成空间的观念。 二、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一、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进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窗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进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一、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忙下,对身旁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踊跃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二、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忙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碰到的某些困难,取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进程,感受数学思考进程的合理性。 4、在
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更
正。
五、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成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之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办法
一、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动身,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二、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和思维偏慢的学生。
3、尽可能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
4、增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