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党报“喉舌”作用的发挥
作者:张光
来源:《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12期
党报,是随着党的革命事业和党的新闻事业不断发展壮大而诞生,并逐渐成长壮大起来的。从诞生之日起,党报就被赋予了姓“党”的属性。党报要为党和人民说话,因此,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报的神圣职责和固有使命。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今传媒业正在发生着令人咋舌的变化。媒体数量的增多、新兴媒体的出现,对传统纸媒形成了一波波的冲击。这既给作为传统媒体重要一环的党报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乃至生存压力,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在新的形势下,党报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喉舌”作用呢?
要旗帜鲜明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鼓与呼
党报,是党的机关报,是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诞生,是为了传播党和人民的声音,是为了宣传贯彻好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性是党报的核心功能,党报必须把宣传工作放在头等位置来抓。早在1942年,中宣部发出的《为改造党报的通知》就明确指出:“报纸的主要任务就是宣传党的政策,贯彻党的政策,反映党的工作,反映群众生活。”因此,对于每一个党报的从业者来说,时刻要绷紧党报姓党这根弦,把党报的工作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紧密结合起来,像邓小平同志强调的那样,“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要旗帜鲜明地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鼓与呼。
要做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鼓与呼,做好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工作,党报从业者就必须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积极主动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自己的头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政治家办报,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形势面前高屋建瓴、保持清醒的头脑,为当好“喉舌”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要立足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高举党的旗帜,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积极主动地服务人民、服务当前的改革创新。要把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通过编辑记者的劳动,以新闻的形式尽快落实到报纸的版面上,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沟通党和人民之间的联系,引导社会舆论的方向,激励民众的意志,由此推动和促进党和政府的工作。党报还要充分做好下情上达工作。党报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列宁语)”,为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架起沟通的桥梁、连起沟通的纽带,这在各种矛盾突出的社会转型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与要求及时地传递到党和政府那里,就可以及早发现矛盾、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要改革创新、强化突出新闻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特别指出,要按照新闻规律办事,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党报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新闻。报纸是新闻纸,党报也是新闻纸,因此也要遵循新闻规律。党报的党性不可能脱离报纸的新闻性而实现。一份没有新闻性的报纸,难以吸引读者的关注;难以吸引读者的报纸,也就不能发挥舆论引导力,更遑论舆论引导力的提高。党报只有不断强化突出新闻性,才能有活力和生命力,才能当好“喉舌”,更好地完成其肩负的宣传使命。
在很长一个时期,党报受诸多因素影响,存在着“忽视新闻价值、稿件枯燥无味、生硬说教”等问题,在读者中形成了不好的印象。党报要提高舆论引导力,必须致力于新闻改革创新,强化突出党报的新闻性,及时有效地传播新闻性强的信息,让新闻性强的稿件主导报纸宣传,在信息渠道多元化的“多媒体”时代把读者吸引到党报的版面上来,从而使党报在日趋激烈的传媒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同时,也只有通过强化突出新闻性才能进一步确立党报主流媒体的地位,争取到更多的受众,报纸也才能实现有效宣传,达到自己的传播目的。
党报的改革创新,要确立“让党报真正在新闻的轨道运行”的指导思想。当前,众多党报经常是“八股”文风的会议报道充斥版面,不具备新闻价值、带有浓厚宣传色彩的稿件占据了版面。改革创新,就是要让宣传遵循新闻规律,以提供新闻的方式来达到宣传的目的。要充分认识到新闻传播的特点,不能因为宣传的需要而违背新闻规律,干扰、损害、扭曲新闻传播行为的正常运作;不能把报纸等同于党和政府的文件,不能把新闻稿件等同于国家政策条文。要实事求是地按照新闻传播的自身特点,尊重新闻传播的相对独立性,因势利导,尽可能把党的宣传目的渗透到新闻传播活动中去。
党报的改革创新,关键一点,是要把“三贴近”原则贯穿其中,积极探索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表现形式,切实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一篇稿件有没有新闻性,能不能引起读者关注,标准是什么?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能够回答读者最关心的事件和问题。党报在组织新闻报道时,就要把注意力放在广大读者十分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上。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到生活实际当中,才能够“了解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是什么,哪些问题在人民群众中已经‘议论纷纷’”(新华社原社长南振中语)。和读者的关系密切了,才能办出一份读者喜爱的报纸,才能把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到人民群众中间。
党报强化突出新闻性,要求党报从业者注重新闻业务学习和交流,在具体编采工作中能够驾轻就熟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人民群众的诉求和呼声,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落实到一期期的报纸版面上,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的关注,让报纸走进千家万户,并最终让党的方针政策走进千家万户。强化突出新闻性,还要尽可能多地为读者提供权威而准确的新闻,使党报的稿件充分体现出新闻性,扩大报纸的读者面,提高报纸的阅读率。强化突出报纸的新闻性,要在采编技巧上下工夫,努力增加稿件的有用信息,力戒文章又长又空,力戒枯燥无味,力戒“八股”文风。
要切实选准、选好着力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坚持党报的党性、搞好党报的宣传与搞好党报的改革创新、强化突出党报的新闻性是统一的,只有把二者结合好了,才能把“喉舌”作用发挥好。
党报的新闻性,应该在党性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党报的党性,决定了党报必须以宣传党的大政方针为己任;党报的新闻属性,则要求党报要根据新闻规律来发展壮大自己。片面强调宣传性,或者片面强调新闻性,都不符合党报发展的规律。追求宣传性和新闻性的统一,是党报的立身、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当好“喉舌”,必须选好、选准着力点,确立正确的办报思想、更新办报理念、清醒认识党报面临的新形势,在丰富党报报道形式和技巧上下工夫,在增加党报可读性和亲和力上下工夫:
一、要善于从宣传材料、会议文件中发现新闻线索、挖掘新闻素材。新推出的政策法规、源源不断的工作安排部署,在给党报提出了宣传要求的同时,也提供了许多人民群众应知、想知的新闻原料。党报从业人员应按照新闻规律,运用恰当的新闻形式,对这些新闻原料进行提炼加工,及时准确地进行报道。
二、要充分运用编辑技巧,增强宣传报道的吸引力,使宣传报道春风化雨,走进读者心中。一张报纸能不能让读者喜爱,不仅仅决定于报道内容,报纸版面的美观与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党报的编辑人员来说,要用创造性的编辑手法和编排技巧,通过标题制作、字体字号选择、图片表格使用等版面元素,使宣传稿件以清新、可亲的形式出现在版面上,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的眼球,增强报道的可读性和有用性。
三、要随时了解读者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让宣传报道有的放矢。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是对党报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仅可以及时捕捉鲜活的新闻素材,还可以更多地知晓人民群众所关注的、想了解的。知道群众心中所想所需,就可以增加报道的针对性,就能取得更好的宣传报道效果。
四、要改进新闻文风。在进行宣传报道时,要围绕党的大政方针,避免长篇大论、枯燥无味,多运用短小精悍的报道方法,采写鲜活的稿件。
五、要借鉴新媒体的成功经验,增强党报和读者的互动。互动,是网络媒体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让党的政策方针、工作部署走进群众心中,就要尽可能改变单向灌输的宣传方法,增加交流互动的环节,发动读者参与到宣传报道中去,“润物细无声”地达到宣传目的。 (作者单位:濮阳日报社) 编校:董方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