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质量、重量和重力
1.在检测过程中,使用质量、重量与重力的地方很多。如汽车质量、制动力等等。 质量单位:单位名称是千克(公斤),单位符号是kg 重量与重力单位:单位名称是牛〔顿〕,单位符号是N 牛〔顿〕是使一千克质量的物体产生1米每二次方秒加速度的力。1N=1kg.m/s2
2.错误写法: kg 写成 Kg 、KG ,
t 写成 T ; N 写成 n ,
仍用kgf这个淘汰单位表示力
3. 原因分析: ⑴ M以下词头均应小写 ⑵ 以科学家命名的计量单位的第一个字母应大写
⑶ 不能使用淘汰的计量单位 在检定、校准、检测过程中,经常要同质量、重量和重力的概念和名词术语打交道。因此彻底弄清楚质量、重量和重力的概念是非常必要的.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质量、重量和重力的认识经历了几个大的过程和变化。特别是对重量一词的变动最大。 在195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中,确定国际公制为我国当时基本的计量制度,并在当时公布的《统一公制计量单位中文名称方案》的表格中表明质量与重量单位相同; 在1984年的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以及相继于1986年发布的国家标准GB3100~3102,取消了对重量一词的定义; 然后,又在1993年发布的国家标准GB3100~3102恢复了对重量一词作为力来定义的。 而作为教科书,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直到1990年都是将重量一词作为力来定义的,而且质量与重量是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出现的,但是却很长一段时间都将重量的单位与质量的计量单位等同使用。直到1990年10月以后出版的教科书干脆取消了重量一词,才基本上同1984年、1986年公布的的法律法规保持了一致; 1993年新的国家标准发布后,教科书又将重量一词作为力来定义。以至于很多人刚刚才接受“重量是质量在生活、贸易中的别名;凡在指力的场合下,重量应改用‘重力’一词。”这一概念,现在转过来又要接受重量是力的概念,确实一时还接受不了。甚至说不定很多人到现在都还不知道新标准已经对质量、重量和重力的概念作了重要的修改。在这种情况下,质量、重量和重力使用岂不更容易引起混乱。 * 由此可见,由于法律法规的变更,以及教科书的不及时同步,再加上计量单位的使用混乱,以及我国人民长期以来,在生活和贸易中,将质量称为重量的习惯,造成了对质量、重量和重力的概念和使用长期混乱的状况。给教学、科研、国防、生产以及国际交往,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从我们前面所举的几个例子就充分地说明了这点。现在是到了应该统一、规范的时候了。 * 应该说,新标准GB3100~3102-93对质量、重量和重力的概念是同国际接轨的,阐述也是比较清晰的、人们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尽管在新标准中保留了一句:“人民生活和贸易中,质量习惯称为重量。”但是不要忘了,新标准中还有一句:“‘重量’一词按照习惯仍可用于表示质量;但是,不赞成这种习惯。” 客观地说,在人民生活和贸易中,将质量称为重量的习惯一时还改不了;但像本文引言中所举的几个非人民生活和贸易方面的例子
,仍将力或重量同质量混同使用;这种国家标准GB3100~3102-93所“不赞成”的做法,就是不应该的了。如果,自1993年之后我们制定的所有法律法规、我们编写的所有教科书、我们生产的所有产品等都不再将重量与质量混同使用了,这样,也许再过两、三代人,我国质量、重量和重力使用混乱的现象就可能会彻底地消除了。 由以上的分析可得出结论: 国家标准GB3100~3102-93再次将重量作为力的概念出现,因此,重量同质量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量,不能再将重量与质量等同,尽量不用重量一词表示质量。重量与重力虽然同属力的范畴,但是不能认为重量就等于重力。只有当参考系为地球时,物体的重量常称为物体所在地的重力。 〈二〉、压力
1. 其单位名称是帕〔斯卡〕 ,单位符号是Pa 1Pa=1N/m2
1MPa=106Pa=1000kPa=1N/mm2 2. 在汽车检测行业还经常用到以下两个单位:
hPa(百帕)、bar(巴). 巴这个单位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虽保留了,但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未予保留,属淘汰单位Bar不能写作b。
1 hPa=100Pa
1 bar=0.1MPa=100kPa
3. 错误写法: MPa 写成 mpa、Mpa 、mPa、 MPA kPa 写成 KPa、kpa
hPa 写成 HPa 、hpa 4. 原因分析:⑴ M及M以上词头均应大写 ⑵ 只有以科学家命名的计量单位的第一个字母才大写 ⑶ 不能使用淘汰的计量单位 〈三〉、力矩、功、能〔量〕 1. 力矩:力同力臂的乘积。
其单位名称是牛〔顿〕米 ,单位符号是N.m 2. 功、能〔量〕 其单位名称是焦〔耳〕 ,单位符号是J
焦〔耳〕是当1牛顿力的作用点在力的方向上移动1米距离所作的功。 1 J= 1N.m 3. 错误写法:
N.m 写成 mN、n.m n.M ,
kN.m 写成 KN.m J 写成 j , kJ 写成 KJ
4.原因分析: ⑴ 力矩单位应将N放前面,以防混淆
⑵ M及M以上词头均应大写
⑶ 只有以科学家命名的计量单位的第一个字母才大写 ⑷ 不能使用淘汰的计量单位
〈四〉、功率
1. 其单位名称是瓦〔特〕 ,单位符号W。 瓦〔特〕是在1秒时间间隔内产生1焦耳能量的功率。
。 1W=1J/s
2. 错误写法: W 写成 w、kW 写成 KW、kw 3. 原因分析:
⑴ M以下词头均应小写 ⑵ 以科学家命名的计量单位的第一个字母应大写 〈五〉、旋转速度
1. 其单位名称是转每分,单位符号是r/min。 2. 错误写法: r/min 写成 rpm 3. 原因分析: 使用了淘汰的计量单位 〈六〉、速度
1. 其单位名称是米每秒,单位符号是m/s. 2. 错误写法: m/s 写成 M/s 、m/S ; km/h 写成 Km/h 3. 原因分析:⑴ M以下词头均应小写
⑵ 正确的使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七〉、侧滑
1. 其单位名称米每米 ,单位符号是m/m. 2. 错误写法: m/km 写成 m/Km 3. 原因分析:M以下词头均应小写 〈八〉、发光强度
1. 其单位名称是坎〔德拉〕 ,单位符号是cd. 2. 错误写法: cd 写成 CD 、Cd 3. 原因分析: 没正确的使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九〉、温度
1. 分为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 2. 热力学温度其单位名称是开〔尔文〕 ,单位符号是K . 摄氏温度其单位名称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
3. 错误写法和读法: K 写成 k, 20 ℃读成摄氏20度(应读为20摄氏度) 4. 原因分析:⑴ 正确的使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⑵ 不能将计量单位拆分开来读 〈十〉、体积、容量、流量 1. 体积的单位名称是升,单位符号是L ,(l) 容量的单位名称是升,单位符号是L ,(l) 流量的单位名称是升每分,单位符号是L/min 2. 错误写法:mL 写成 ML,
L/min 写成 L/Min,
m3/h 写成 M3/H, M3/h
3. 原因分析:⑴ M以下的词头均应小写 ⑵ 正确的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⑶ 升这个单位比较特殊,既可大写也可小写,但有时为了不致混淆,最好大写,如1升,最好写为1 L,而不写为1 l 。 〈十一〉、频率
1. 其单位名称是赫〔兹〕 ,单位符号是Hz 2. 错误写法: Hz 写成 HZ, hz
3. 原因分析:正确的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十二〉、噪声
1. 在法定计量中,其“噪声”这个量的名称叫“极差” ,其单位名称是分贝 ,单位符号是dB
2. 错误写法: dB 写成 DB, db
3. 原因分析: ⑴ 正确的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⑵ 以科学家命名的计量单位的第一个字母才大写 〈十三〉、辐射强度
1. 其单位名称是瓦〔特〕每球面度 ,单位符号是W/sr 2. 错误写法: W/sr 写成 w/sr 、w/Sr 3. 原因分析: ⑴ 正确的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⑵ 以科学家命名的计量单位的第一个字母才大写 ⑶ 以科学家命名的计量单位只有一个字母的必须大写 〈十四〉、浓度 1. 其单位名称是摩〔尔〕每立方米、摩〔尔〕每升,单位符号是mol/m3,mol/L 2. 错误写法:mol/m3 写成 Mol/M3, mol/m3 写成 moL/m3 , mol/L 写成 Mol/L, μmol/L 写成 umol/L
3. 原因分析: ⑴ 正确的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⑵ 以科学家命名的计量单位的第一个字母才大写
⑶ 错误地认为升既可用 l 又可用L表示,那么mol也可写成moL ⑷ 词头的书写应规范 〈十五〉、湿度
1.湿度是表示空气中水蒸汽含量的物理量。 湿度分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 绝对湿度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绝对湿度这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意义不是很大,常用于工程和科学计算中。相对湿度(英文缩写为RH)指空气中实际所含水蒸汽的分压(pw)和相同条件下饱和水蒸汽的分压(PN)的百分比,即RH=(PW/PN)×100%。相对湿度这个物理量在工作生活中有较强的实用意义。 相对湿度低,说明空气干燥,摩擦产生的静电容易聚集,导致的后果是静电产生的高电压容易损坏电子元件。相对湿度高,说明水蒸汽容易凝结成水,导致的后果是容易引起电子元件短路或在计量器具上形成水珠。所以在国家标准、国家检定规程中常对计量器具的使用、检定环境的相对湿度有一定的要求。 尽管相对湿度并不是法定计量单位,但是在检定、校准检测过程中使用太频繁,而且错误也多,故在此提出。 2.相对湿度的正确表示: “相对湿度:60%”, “湿度:60%RH”。 要强调的是这里RH并非是一个物理量,而是一个相对湿度的英文缩写。
3.错误写法: 错误写成 “相对湿度60%RH”,“湿度:60%” 如:国家标准GB/T17993-2005《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的通用要求 》的11页,湿度计的测量范围为0-100%、分辨率2%等表示都是不妥的。 4. 原因分析:第一个错在“相对”重复了,第二个错在缺少“相对”。
结束语:
正确的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是我们每个中国公民应该遵守的职责,特别是作为出具第三方公正数据的检测机构更应该十分严谨地正确的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否则我们所出具的
报告就失去了它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公正性;有时还可能输掉官司,造成大的损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