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 上挂 作业方法 不同部件对应不同工装上挂 作业时间(分钟) 5 关键控制点 按规定工装上挂,利于清洗液流动、沥干 质量要求 牢固、易处理 预脱脂(人工除油) 脱脂 对于油污较多的工件,先用稀5 释剂擦拭,去除表面油污 将工件完全浸泡在溶液中,间25—35 隔10分钟抖动一次 清除油污严重部位 无大面积油污 水膜均匀 油脂、乳浊夜等污物,其表面应能被 水完全润湿 表面无可见的氧化物、锈及过腐蚀现象 除锈 将工件完全浸泡在溶液中,间隔10分钟抖动一次 水洗 水枪冲洗 中和 水洗 表调 上下抖动,清洗干净 针对角落、夹缝用水枪冲洗 上下抖动,充分中和 溢流水洗,上下抖动 浸泡静置 2 2 2 2 10 控制部件暴露在空气中时间 清除夹缝角落等 控制部件暴露在空气中时间 无残渣、残酸 清除表面粗化效清除表面粗化效应,提高表面活性应,提高表面活性均一化 均一化 控制磷化时间 1. 磷化膜的颜色应为浅灰色到灰黑色,膜层应连续和均匀,无污点、无挂灰、无白色残渣等; 磷化膜结晶致密,低温或常温磷化膜层用不大于6倍的放大镜应难以看到结晶结构,中、高温磷化处理所得膜层允许肉眼可见的细结晶结构 磷化 将工件完全浸泡在溶液中,开15 启搅动装置 水洗 水洗 上下抖动,清洗干净 溢流水洗 1 1 开启搅动装置,间隔10分钟抖动一次,处理充分 不锈钢酸洗钝化 将工件完全浸泡在溶液中,开20 启搅动装置,间隔10分钟抖动一次
磷化质量要求及异常处理办法
1. 质量要求
工件磷化后质量要求 序号 允许的缺陷 不允许的缺陷 1磷化膜的颜色应为浅灰色到1. 由于局部热处理、1. 有锈蚀(包括轻灰黑色,膜层应连续和均匀,无焊接以及表面加工微的浮锈)或绿污点、无挂灰、无白色残渣等; 状态的不同而造成斑; 2. 磷化膜结晶致密,低温或常颜色和结晶不均2. 疏松的磷化膜温磷化膜层用不大于6倍的匀; 层; 放大镜应难以看到结晶结2. 在焊缝处无磷化3. 局部无磷化膜构,中、高温磷化处理所得膜; (焊缝处除外); 膜层允许肉眼可见的细结3. 轻微的水迹、轻微4. 表面严重挂灰 晶结构 摩擦后而呈现白色 5—8um 外观要求 膜厚 2.磷化弊病处理措施 常见弊病 工件表面均匀泛黄,磷促进剂浓度低 化膜均匀疏松 产生的主要原因 总酸度低、酸比低 解决措施 补加磷化液和碱 补加促进剂 提高温度、延长时间 改进表调或换槽 补加促进剂 补加碱 提高温度 加快工序间周转或实施水膜保护 磷化温度低、时间短 表面调整能力不强 磷化成膜速度慢,但延促进剂浓度不够 长磷化时间 酸比低 仍可形成均匀完整膜 磷化温度低 工件在进入磷化槽前已经形成磷化膜局部块状条状挂二次黄绿锈 灰,挂灰处磷化膜不均表面调整能力差 匀,有时彩色膜 磷化液中杂质多 促进剂含量过高 磷化膜均匀出现彩色膜或均匀挂白 表调失去作用或是表调后水洗过度 磷化液杂质过多、老化 工件表面覆盖一层结晶体 游离酸度过低 温度过高 改进表调 更换槽液 促进剂含量过高 加强表调 换槽液 加一些磷酸 降低温度 游离酸含量过多 硝酸根不足 磷化膜粗糙多孔 零件表面有残酸 零件表面过腐蚀 亚铁离子含量过高 酸总量过高 膜层过薄,无明显结晶 亚铁离子过低 温度过低 零件表面有硬化层 磷化晶粒过粗或过细 游离酸含量过高 磷化膜耐蚀性差、生锈 基体金属过腐蚀 溶液中磷酸盐含量不足 零件表面有残酸 溶液中沉淀物过多 磷化膜有白色沉淀 硝酸根不足 锌、铁、五氧化二磷含量高 零件表面有硬化层 硫酸根含量高 磷化膜不易形成 溶液中有杂质 五氧化二磷含量低 脱脂不净 零件部分表面处理处于钝化状磷化膜发花、不均匀 态 零件热处理方法不同 冷挤压后磷化膜产生条状脱落 肥皂填充液中有杂质 皂化前零件表面有杂志和沉淀调整游离酸 补充硝酸根含量 加强中和及清洗 控制酸浓度及腐蚀时间 用双氧水调整 加水稀释或加磷酸盐调整酸度比值 补充磷酸二氢铁 升温规定温度 进行喷砂或腐蚀 调整游离酸和总酸度比值 降低游离酸含量 控制酸浓度和腐蚀时间 补充磷酸盐含量 加强中和及清洗 找出原因,排除沉淀 补充硝酸根 降低锌、铁、五氧化二磷含量 进行喷砂或强酸腐蚀 用钡盐处理 排除杂质或更换溶液 补充磷酸盐 加强零件脱脂 加强喷砂或酸洗 改进热处理方法 清理溶液 重新磷化 物 促进剂浓度过高 游离酸度过高 槽液沉渣过多 工件磷化时间过长 中和过度形成结晶沉淀
缩短时间 补加磷酸 让其自然降低 补加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