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先做⼀份⼯作计划,开个好头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作计划呢?下⾯是⼩编给⼤家带来的关于⼋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欢迎⼤家前来参阅!
⼋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制定计划的⽬的
为使学⽣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位公民适应⽇常⽣活、参加社会⽣产和进⼀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步培养学⽣运算能⼒、发展思维能⼒和空间观念,使学⽣能够运⽤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
⼆、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数学内容包括第⼀章《勾股定理》、第⼆章《实数》,第三章《位置与坐标》,第四章《⼀次函数》,第五章《⼆元⼀次⽅程组》,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第七章《平⾏线的证明》。
第⼀章《勾股定理》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的探索和应⽤。其中勾股定理的应⽤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第⼆章《实数》主要内容是平⽅根、⽴⽅根的概念和求法,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本章的内容虽然不多,但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分重要的地位。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平⽅根和算术平⽅根的概念和求法,教学难点是算术平⽅根和实数两个概念的理解。
第三章《位置与坐标》主要内容是能在平⾯⾯内正确的找出⼀个点的位置,并且知道⼀个点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有何特征。
第四章《⼀次函数》的主要内容是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函数的概念,以及⼀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学会⽤⼀次函数解决⼀些实际问题。其中⼀次函数的图像的表达式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五章《⼆元⼀次⽅程组》主要讲述⼆元⼀次⽅程组的⼏种解法,并会运⽤⽅程组解应⽤题。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的主要内容是知道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感念和求法,会看图得知数据的集中趋势。第七章《平⾏线的证明》要求学会知道平⾏线的性质和判定,会运⽤它们解决问题。三、教学措施及⽅法
1、成⽴学习⼩组,实⾏组内帮辅和⼩组间竞争,增强学⽣学习的信⼼及⾃学能⼒。2、注重双基和学法指导。
3、积极应⽤尝试教学法及其他新的教学⽅法和先进的教学⼿段。4、多听听课,向其它⽼师借签学习⼀些优秀的教学⽅法和教学技巧。⼋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教学⽬标
1.使学⽣理解分式⽅程的意义.
2.使学⽣掌握可化为⼀元⼀次⽅程的分式⽅程的⼀般解法.3.了解解分式⽅程解的检验⽅法.
4.在学⽣掌握了分式⽅程的⼀般解法和分式⽅程验根⽅法的基础上,使学⽣进⼀步掌握可化为⼀元⼀次⽅程的分式⽅程的解法,使学⽣熟练掌握解分式⽅程的技巧.
5.通过学习分式⽅程的解法,使学⽣理解解分式⽅程的基本思想是把分式⽅程转化成整式⽅程,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从⽽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
(1)可化为⼀元⼀次⽅程的分式⽅程的解法.
(2)分式⽅程转化为整式⽅程的⽅法及其中的转化思想.
2.教学难点:检验分式⽅程解的原因3.疑点及分析和解决办法:
解分式⽅程的基本思想是将分式⽅程转化为整式⽅程(转化思想),基本⽅法是去分母(⽅程左右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正是这⼀步有可能使⽅程产⽣增根.让学⽣在学习中讨论从⽽理解、掌握.
三、教学⽅法
启发式设问和同学讨论相结合,使同学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掌握分式⽅程解法.四、教学⼿段:
演⽰法和同学练习相结合,以练习为主.五、教学过程(⼀)复习引⼊
1.提问:什么叫⽅程?什么叫⽅程的解?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程.使⽅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程的解.(⼆)新知探索
板书课题:分式⽅程的定义.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程叫分式⽅程(fractional equation).以前学过的⽅程都是整式⽅程.(课件展⽰)(三)作业布置
必做:课本82页,习题3.7,A组第1、2题。选作:课本82页,习题3.7,A组第3题;B组第1题。⼋年级数学教学计划3⼀、指导思想
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式为⽬的,以培养⾼素质的⼈才为⽬标,,培养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全⾯、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的特点,更应遵循学⽣学习数学的⼼理规律,强调从学⽣已有的⽣活经验出发,让学⽣亲⾝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解释与应⽤的过程,进⽽使学⽣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得到进步和发展。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版⼋年级数学上册共五章,16⼤节。
“三⾓形”我们并不陌⽣,但是三⾓形的内⾓和等于180度如何证明和怎样运⽤这个结论求出多边形的内⾓和,这些问题可以在本章中得到解决,⽽且能学到研究⼏何图形的重要思想和⽅法。
“全等三⾓形”会带领同学们认识形状、⼤⼩相同的图形,探索两个三⾓形形状、⼤⼩相同的条件,了解⾓平分线的性质。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会看到许多对称的现象,怎样认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三章“轴对称”会告诉答案。
在“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中,我们可以⽤含有字母的式⼦表⽰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更多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加深对“从数到式”这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的认识。
我们知道数有整数和分式之分,式也有整式和分式之别。在“分式”这章中你将看到分数的影⼦。学习了分式,你会认识到它是我们研究数量关系并⽤来解决问题的重要⼯具。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编写好“教案”“学案”。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动态。
认真钻研⼤纲和教材,做好各章节的总体备课⼯作,对总体教学情况和各单元、专题做到⼼中有数,备好学⽣的学习和对
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作,以提⾼⾃⼰的教学理论⽔平和教学实践能⼒。
3、认真上好每⼀堂课。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师。”激发学⽣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质量的重要⼿段之⼀。结合教学内容,选⼀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动。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爱听、乐听,以全⾯提⾼课堂教学质量。
4、落实每⼀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全⾯关⼼学⽣,这是⽼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后能对学进⾏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尽可能“吃饱”,获得进⼀步提⾼;使差⽣也能及时扫除学习障碍,增强学习信⼼,尽可能“吃得了”。充分调动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扩⼤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平,提⾼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
5、积极与其它⽼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教学⽔平。6、经常听取学⽣的合理化建议。7、深化两极⽣的训导。
⼋年级是承上启下的⾮常关键的⼀年,学习习惯、学习⽅法的养成在此⼀举。因此,在教学中要密切注意学⽣的思想动态,及时引导,使好的.更好,差的迎头赶上。尽可能多的抓学⽣,⾯⼴,量⼤,同时也要注意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阅读第⼀学期⼋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努⼒提⾼⾃⼰的教学⽔平。⼋年级数学教学计划4⼀、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培养学⽣的运算能⼒、逻辑思维能⼒,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教材内容及特点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标,重、难点分析如下:第⼗⼀章三⾓形
本章主要学习与三⾓形有关的线段、⾓及多边形的内⾓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形有关线段、⾓及多边形的内⾓和的性质与应⽤。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形的⾼、中线及⾓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形内⾓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和的探究。
第⼗⼆章全等三⾓形
主要介绍了三⾓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法及直⾓三⾓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推理意识的建⽴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个基本事实出发,⽐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形的⼀些性质,探索三⾓形全等的条件。
第⼗三章轴对称
⽴⾜于已有的⽣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线段、等腰三⾓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等腰三⾓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在形式上⼒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的实际背景——使学⽣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说明运算的根据。
第⼗五章分式
分式的重点是分式的四则运算,难点是分式四则混算、解分式⽅程以及列分式⽅程解应⽤题。三、学⽣基本情况
⼋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班级学⽣⾮常活跃,有少数学⽣不上进,思维不紧跟⽼师。学⽣单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师和学⽣都要付出努⼒,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注重⽅法,培养能⼒。
教学⽅法和⼿段
1、坚持实施学校要求的“四清”措施,让每位学⽣每堂课、每天所学的知识必须学懂。
2、兴趣是最好的⽼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的兴趣,给学⽣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的兴趣。
3、引导学⽣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题多解,多解归⼀,培养学⽣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学⽣举⼀反三的能⼒,这是提⾼学⽣素质的根本途径之⼀,培养学⽣的发散思维,让学⽣处于⼀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4、运⽤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5、培养学⽣良好的学习习惯,陶⾏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稳步提⾼学习成绩,发展学⽣的⾮智⼒因素,弥补智⼒上的不⾜。
6、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7、进⾏个别辅导,优⽣提升能⼒,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些关键知识,辅导差⽣过关,为差⽣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年级数学教学计划5⼀、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培养学⽣的运算能⼒、逻辑思维能⼒,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学情分析
⼋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我们班的学⽣基础⽐较差,问题较严重,但是⾮常活跃。有少数学⽣不上进,思维不紧跟⽼师。要在本学期获得理想成绩,⽼师和学⽣都要付出努⼒,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注重⽅法,培养能⼒。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标,重、难点分析如下:第⼗七章 分式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程的概念及可化为⼀元⼀次⽅程的分式⽅程的解法。
第⼗⼋章 函数及其图像
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个重要模型,本单元学⽣在学习了⼀次函数后,进⼀步研究反⽐例函数。学⽣在本章中经历:反⽐例函数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建⽴数学模型的思想,进⼀步发展学⽣的抽象思维能⼒;经历反⽐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交流中发展能⼒这是本章的重点之⼀;经历本章的重点之⼆:利⽤反⽐例函数及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的数学应⽤能⼒;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应⽤过程,发展学⽣形象思维;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反⽐例函数表达式,会作反⽐例函数图象,并利⽤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章的难点在于对学⽣抽象思维的培养,以及提⾼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
第⼗九章 全等三⾓形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命题与定理、三⾓形全等的判定、尺规作图、逆命题与逆定理⼏部分。各部分内容相对独⽴,也有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命题与定理、命题与逆命题、定理与逆定理以及逆命题与逆定理的概念均具有内在的联系。三⾓形全等的判定⽅法是对两个三⾓形之间的形状、⼤⼩关系的深⼊研究。有了全等三⾓形的判定⽅法,我们就能更有效地使⽤逻辑推理的⽅式认识⼏何图形。尺规作图部分主要介绍五种基本作图以及五种基本作图的简单应⽤,该部分与三⾓形的全等有着内在的联系,作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的解释都需要全等的知识。
第⼆⼗章 平⾏四边形的判定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理解平⾏四边形、特殊的平⾏四边形和等腰梯形的判定⽅法。通过逆命题的猜想、操作验证、逻辑推理证明等过程,让学⽣理解并掌握⼏种图形的判定⽅法,进⼀步体验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的融合,提⾼数学思维能⼒。
第⼆⼗⼀章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节: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极差、⽅差与标准差。全章内容尽可能围绕真实的数据展开。
四、提⾼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成绩的主要⽅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的兴趣,给学⽣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的兴趣。
3、引导学⽣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效的学习课堂,让学⽣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写⼩论⽂,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的构造。
4、引导学⽣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题多解,多解归⼀,培养学⽣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学⽣举⼀反三的能⼒,这是提⾼学⽣素质的根本途径之⼀,培养学⽣的发散思维,让学⽣处于⼀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6、培养学⽣良好的学习习惯,陶⾏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稳步提⾼学习成绩,发展学⽣的⾮智⼒因素,弥补智⼒上的不⾜。
7、重视课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部分学⽣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9、进⾏个别辅导,优⽣提升能⼒,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些关键知识,辅导差⽣过关,为差⽣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10、培养学⽣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这些习惯包括①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包括作业前清理好桌⾯,作业后认真检查;②预习的习惯;③认真看批改后的作业并及时更正的习惯;④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⑤在书上作精要笔记的习惯;⑥妥善保管书籍资料和学习⽤品的习惯;⑦认真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
五、全期教学进度安排第⼗七章分式10课时17.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2课时17.2分式的运算2课时
17.3可化为⼀元⼀次⽅程的分式⽅程2课时17.4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2课时复习⼩节与检测 2课时第⼗⼋章 函数及其图像16课时18.1 变量与函数2课时18.2函数的图形 2课时18.3⼀次函数 5课时18.4反⽐例函数 2课时18.5实践与探索 3课时复习⼩节与检测2课时第⼗九章 全等三⾓形18课时
19.1命题与定理1课时19.2三⾓形全等的判定5课时19.3尺规作图 4课时19.4逆命题与逆定理 4课时复习⼩节与检测 2课时课题学习 2课时
第⼆⼗章 平⾏四边形的判定12课时20.1平⾏四边形的判定4课时20.2矩形的判定 2课时20.3菱形的判定2课时20.4正⽅形的判定1课时20.5等腰梯形的判定 1课时复习⼩节与检测2课时
第⼆⼗⼀章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16课时21.1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4课时21.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 4课时21.3极差、⽅差与标准差4课时复习⼩节与检测2课时课题学习 2课时期末总复习
⼋年级数学教学计划6⼀、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班的数学教学任务。这个班学⽣数学基础较差,不少学⽣常在课堂上聊天,不注意听讲,课堂效果⽋佳。个别学⽣表现突出,能轻松掌握各知识点,学⽣两极分化严重。本学期教学应注意后进⽣的转化,努⼒扭转学⽣对数学学科的排斥,培养学⽣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努⼒学好数学的热情,同时注意对优等⽣数学逻辑推理能⼒的培养,并给予适当的拓展。
⼆、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对学⽣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法和技巧,建⽴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探究思维的能⼒,提⾼学习数学、应⽤数学的能⼒。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标
学⽣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全等三⾓形、轴对称、实数、⼀次函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简单的应⽤。进⼀步提⾼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应⽤数学语⾔的应⽤能⼒,通过⼀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法⽬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并⽤有关的代数和⼏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步培养学⽣的识图能⼒;通过探究⼀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建⽴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
3、情感与态度⽬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步认识数学与⽣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学好数学的信⼼。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认识数学学习是⼀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章 平⾯直⾓坐标系。
本章主要让学⽣认识并能画出平⾯直⾓坐标系,在直⾓坐标系中会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由坐标描出点的位置,了解特殊点(_轴或Y轴上)的坐标特征;了解在坐标系中点的平移与坐标的变化规律。
第⼗⼆章 ⼀次函数
本章主要学习函数及其三种表达⽅式,学习正⽐例函数、⼀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并从函数的观点出发再次认识⼀元⼀次⽅程、⼀元⼀次不等式及⼆元⼀次⽅程组。教学重点:理解正⽐例函数、⼀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培养学⽣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教学关键提⽰:应⽤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分析函数问题,建⽴运⽤函数的数学模型。
第⼗三章 三⾓形的边⾓关系
本章主要学习三⾓形的三边关系和三内⾓关系,并会解决简单三⾓形边⾓关系的问题。第⼗四章 全等三⾓形
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形的性质与判定⽅法,学习应⽤全等三⾓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式。教学重点:全等三⾓形性质与判定⽅法及其应⽤;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关键提⽰:突出全等三⾓形的判定。
第⼗五章 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形
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形和正三⾓形的性质。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等腰三⾓形、正三⾓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教学关键提⽰:突出分析问题的思维⽅式。
五、教学措施
1、作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的实际情况,精⼼设计探究⽰例,为不同层次的学⽣设计练习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作,写好教案。
2、营造课堂⽓氛。利⽤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调动学⽣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写好课后⼩结。课后及时对当堂课的教学情况、学⽣听课情况进⾏⼩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案。
4、加强课后辅导。优等⽣要扩展其知识⾯,提⾼训练的难度;中等⽣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后进⽣要激发其学习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习能⼒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年级数学教学计划7
⼀、学情分析通过上次的期末考试反映出当前学⽣学习不扎实的情况:1、简单题⽬出错
2、解答题步骤不规范,解题缺少灵活性。⼆、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针
结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根据学⽣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提⾼课堂教学效率,向 45 分钟要质量。⼀⽅⾯巩固学⽣的基础知识,另⼀⽅⾯提⾼学⽣运⽤知识的能⼒。特别是训练学⽣的探究思维能⼒,和发散式思维模式,提⾼学⽣知识运⽤的能⼒。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标知识技能⽬标:
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其相关的运算;学习反⽐例函数图像、性质;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探究平⾏四边形、特殊四边形及梯形、等腰梯形性质与判定;会分析数据并从中获取总体信息。过程⽅法⽬标:发展学⽣推理能⼒;建⽴函数建模的思维⽅式;理解勾股定理的意义与内涵;提⾼⼏何说理能⼒及统计意识。
态度情感⽬标:丰富学⽣数学经验,增加逻辑推理能⼒,感受数学与⽣活的关联。四、教材分析
第⼗六章 分式:本章主要学习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通分,分式的基本运算,分式⽅程的概念及可化为⼀元⼀次⽅程的分式⽅程的解法。本点重点:运⽤分式的基本性质进⾏约分和通分;分式的基本运算;解分式⽅程。教学难点: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分式的混合运算;解分式⽅程及分式⽅程的实际应⽤。
第⼗七章 反⽐例函数:本章主要学习反⽐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及其性质,学习反⽐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教学重点:反⽐例函数图象及其性质;运⽤反⽐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逐步形成⽤函数观点处理实际问题的意识;建⽴反⽐例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模式。
第⼗⼋章 勾股定理:本章主要探索直⾓三⾓形的三边关系,学习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学会利⽤三边关系判断⼀个三⾓形是否为直⾓三⾓形。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理解与应⽤。教学难点:探索直⾓三⾓形三边关系时,理解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九章 四边形:本章主要探究两类特殊的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即平⾏四边形和梯形有关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重点:平⾏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特殊平⾏四边形(矩形、菱形、正⽅形)的性质与判定;梯形及特殊梯形(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平⾏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特殊平⾏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第⼆⼗章 数据描述:本章主要学习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理解它们所反映出的数据的本质。教学重点:求平均数、中位数与⽅差;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所表达的含义;区别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难点:求加权平均数、中位数和⽅差;根据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和⽅差对数据作出⽐较准确的描述。
五、教学措施
1、课前作好充分准备,备好教材,备好学⽣。精⼼设计探究问题,认真讲解⽅法概念,深⼊分析思维模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透彻。
2、加强课后总结和对学⽣的课后辅导。认真总结每⼀堂课的成败得失,深⼊学⽣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耐⼼辅导存在问题的学⽣。
3、搞好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针对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之有效的补救措施,切实解决学⽣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惑。
六、课时安排第⼗六章 分式 13课时16.1分式 2课时16.2分式的运算 6课时
16.3分式⽅程 3课时复习⼩节与检测 2课时第⼗七章 反⽐例函数 9课时17.1 反⽐例函数 3课时
17.2实际问题与反⽐例函数 4课时复习⼩节与检测 2课时⼋年级数学教学计划8⼀、 教材⽬标及要求:
1、⼀元⼀次不等式(组)的重点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元⼀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运⽤,难点是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元⼀次不等式(组)的运⽤。
2、因式分解的重点是因式分解的四种基本⽅法,难点是灵活运⽤这四种⽅法。
3、分式的重点是分式的四则运算,难点是分式的四则混算、解分式⽅程以及列分式⽅程解应⽤题。
4、相似三⾓形的重点是成⽐例线段的概念及应⽤和相似三⾓形的性质和判定,难点是灵活运⽤⽐例线段和相似三⾓形知识能⼒的培养。
5、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重点是调查⽅法的运⽤,难点是⼏个概念的理解、区别和应⽤。6、证明(⼀)的重点难点都是命题的推理认证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六章。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法课题研究教育论⽂⽇常⼯作
第⼀章是《⼀元⼀次不等式和⼀元⼀次不等式组》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元⼀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运⽤。第⼆章《分解因式》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之间的关系揭⽰分解因式的实质,最后学习因式分解的⼏种基本⽅法。第三章《分式》本章通过分数的有关性质回顾建⽴了分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了分式化简求值、解分式⽅程及列分式⽅程解应⽤题。第四章《相似图形》本章通过两条线段的⽐和成⽐例线段等概念的学习,全⾯探索的相似三⾓形、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与识别⽅法。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主要是概念的理解与运⽤。第六章《证明(⼀)》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命题的相关概念、分类及运⽤。
三、学⽣情况分析:
⼋年级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学段,也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习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将来能否升学。我所带的班,相对数学⽽⾔,课堂⽓氛有时好,有时⼜不容乐观,相当⼀部分学⽣学习意识淡漠,态度不端正,基础较差,还有很⼤的提⾼空间。
四、措施:
1、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各⽅⾯⼯作。钻研课标,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发作业,及时辅导。
2、激发学⽣的学习兴趣。注重创设教学情景,发挥教学设计的教育性,培养认同感和成就感,尽可能发挥学⽣的学习兴趣。 3、加强学习习惯培养。陶⾏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稳定提⾼学习成绩,发挥学⽣的⾮智⼒因素,弥补智⼒上的不
⾜。
五、以下是教育教学进度表:周次 内容
1 第⼀章 不等关系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解集
2 ⼀元⼀次不等式 ⼀元⼀次不等式与⼀次函数 ⼀元⼀次不等式组3 第⼀章考试 讲评试卷 因式分解 4 提公因式法 运⽤公式法5 第⼆章考试 讲评试卷 分式 分式的乘除法6 分式的加减法 分式⽅程
7 第三章考试 讲评试卷 线段的⽐ 8 黄⾦分割 形状相同的图形 相似三⾓形 9 探索三⾓形相似的条件 测量旗杆的⾼度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10 图形的放⼤与缩⼩ 第四章考试 讲评试卷 11 期中复习 期中考试 讲评试卷
12 每周⼲家务活的时间 数据的收集 频数与频率 13 数据的波动 第五章考试 14 讲评试卷 你能肯定吗 定义与命题 15 为什么它们平⾏ 如果两条直线平⾏ 16 三⾓形内⾓和定理的证明 关注三⾓形的外⾓
第六章考试 讲评试卷17-18 期末复习19-20 期末考试⼋年级数学教学计划9⼀、指导思想:
以学校⼯作计划为指导,严格执⾏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提⾼教学质量,提⾼课堂效率,数学教研提倡严谨、科学、务实,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推进素质教育。
⼆、教材⽬标及要求:
1、 因式分解的重点是因式分解的四种基本⽅法,难点是灵活应⽤这四种⽅法。
2、 分式的重点是分式的四则运算,难点是分式四则混算、解分式⽅程以及列分式⽅程解应⽤题。3、 数的开⽅的重点是平⽅根、算术平⽅根的要领及求法,难点是算术根与实数的概念。4、 ⼆次根式的重点是⼆次根式 的化简与计算,难点是正确理解和运⽤公式5、 三⾓形的重点是三⾓形的性质,全等三⾓形的性质与判定,难点是推理⼊门。
6、 四边形的重点是平⾏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中⼼对称。
7、 相似形的重点是相似三⾓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及平⾏线段之间⽐的相等关系。三、教学措施:
1、加强教学技能, ⾯向全体学⽣。由于学⽣在知识、技能⽅⾯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多数学⽣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的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要特别予以关⼼,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法。
2、主动理性学习洋思教学经验,打造⾼效课堂。
3、改⾰作业结构减轻学⽣负担。将学⽣按学习能⼒分成⼏个层次,使每类学⽣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4、 课后辅导实⾏动态分层,及时辅导。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章《⼀元⼀次不等式和⼀元⼀次不等式组》 约13课时 2.23—3.8第⼆章《分解因式》 约6课时 3.9----3.16第三章《分式》分式 约10课时 3.17---3.30
第四章《相似图形》 期中考试 约20课时 3.31---5.12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约7课时 5.12---5.26第六章《证明⼀》你能肯定吗 约9课时 5.26---6.15.期末复习 约9课时 6.16---7⽉⼋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0
⼀、上⼀学期学⽣学习情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能⼒发展)和教学⼯作中的经验、问题:
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不及格,总体来看,成绩⽐较不理想。在学⽣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部分学⽣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个别学⽣连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学习能⼒上,⼀些学⽣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较差,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没有得到培养,学⽣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计算能⼒需要进⼀步加强,以提升学⽣的整体成绩;在学习态度上,绝⼤部分学⽣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到学习中去。
⼆、本学期教学内容(概念、法则、原理等)和⽬的要求: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章《⼀元⼀次不等式和⼀元⼀次不等式组》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建⽴不等式,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了解⼀般不等式的解、解集、解集在数轴上的表⽰,⼀元⼀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应⽤;通过具体实例渗透⼀元⼀次不等式、⼀元⼀次⽅程和⼀次函数的内在联系.最后研究⼀元⼀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应⽤.第⼆章《分解因式》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之间的关系揭⽰分解因式的实质,最后学习分解因式的⼏种基本⽅法.第三章《分式》本章通过分数的有关性质的回顾建⽴了分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分式的化简求值、解分式⽅程及列分式⽅程解应⽤题.第四章《相似图形》本章通过对两条线段的.⽐和成⽐例线段等概念的学习,全⾯探索相似三⾓形、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与识别⽅法.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主要是概念的理解与运⽤.第六章《证明⼀》本章主要内容是命题的相关概念、分类及应⽤.
重点(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元⼀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2)掌握分解因式的两种基本⽅法(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3)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分式⽅程的解法及列分式⽅程解应⽤题.(4)成⽐例线段的概念及应⽤和相似三⾓形的性质和判定.(5)调查⽅法的应⽤.(6)命题的推理论证.
难点(1)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熟练运⽤,⼀元⼀次不等式(组)的应⽤.(2)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灵活运⽤.(3)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和列分式⽅程解应⽤题.(4)灵活运⽤⽐例线段和相似三⾓形知识能⼒的培养.(5)⼏个概念的理解、区别和应⽤.(6)命题的推理论证.
三、为了达到本学期教学⽬的要求将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教学⽅法上做哪些改⾰?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师,激发学⽣的兴趣,给学⽣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的兴趣。
3、引导学⽣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学习课堂氛围,让学⽣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4、运⽤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5、培养学⽣良好的学习习惯,陶⾏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稳步提⾼学习成绩,发展学⽣的⾮智⼒因素,弥补智⼒上的不⾜。
四、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表:单元章节教材内容课时预计上课⽇期⼀元⼀次不等式与⼀次函数2 第2周2.28-3.1⼀元⼀次不等式组3 第2周3.2-3.4复习⼩结2 第3周3.7-3.8
第⼆章《分解因式》分解因式1 第3周3.9提公因式法2 第3周3.10-3.11运⽤公式法2 第4周3.14-3.15复习⼩结1 第4周3.16
第三章《分式》分式2 第4周3.17-3.18分式的加减法2 第5周3.22-3.23复习⼩结2 第6周3.29-3.30
第四章《相似图形》线段的⽐2 第6周3.31-4.1黄⾦分割1 第7周4.4形状相同的图形1 第7周4.5相似多边形1 第7周4.6相似三⾓形1 第7周4.7
探索三⾓形相似形的条件2 第8周4.11-4.12测量旗杆的⾼度1 第8周4.13相似多边形的性质2 第8周4.14-4.15频数与频率2 第12周5.9-5.10数据的波动2 第12周5.11-5.12
第六章《证明⼀》你能肯定吗1 第13周5.16定义与命题2 第13周5.17-5.18为什么它们平⾏1 第13周5.19机动2期末复习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