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解决课堂问题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解决课堂问题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欧得旅游网
中牙俘 辅乎 解决课堂问题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胡新平 彭鲁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 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 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 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 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 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 言表达能力,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 常用练习形式:(1)例题变式。(2)让学生进行错解剖析。(3)让学生 根据要求进行命题,相互考察。 总结是把数学知识与技能通过“同化”或“顺应”的机能“平衡”认知 结构的必要步骤。适时组织和指导学生归纳知识和技能的一般规律,有 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记忆和应用。 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问题解决;激发学生;能力培养;自主解决 一、“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1.在一定的问题情境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借助 教师和同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主动获得知识。 2.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动力,而系统的数 学知识体系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 体系的建构两者之间的互补与平衡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3.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师生关系是互为主 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得到发 展和发挥。 4.学生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 5.教师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认识的过程中,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是发挥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 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开掘创造性思维潜力,培养主动参与、团结协 作精神,增进师生、同伴之问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三、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 1.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 2.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e 3.会转化——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 4.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 或多题一懈,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 5.会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6.会编题——能在学习新知识后,在模仿的基础上编制练习题;能 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编制数学应用题。 四、“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从生活情境人手,或者从数 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 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 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1)通过语言描述,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 学生进入问题情境;(2)利用录音、录象、电脑动画等媒体创造形象直观 的问题情境;(3)学生排练小品,再现问题情境;(4)利用照片、图片、实物 或模型;(5)组织学生实地参观。 2.尝试引导,把数学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 决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 问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饵是 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常用启发引导方式:(1)重温与问题有关的知识。(2)阅读教材,学 习新概念。(3)弓l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联想、猜测、类比、归纳、推理等。 (4)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 3.自主解决,把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长远利益让学生学会并形成 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需要让学生反复经历多次的“自主解决”过程,这 就需要教师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作为长期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加强 这方面的培养意识。 常用方式:(1)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 体会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快乐。(2)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 题,应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再进行尝试解决。(3)对于思维 力度较大的问题,应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通 过合作共同解决。 4.练习总结,把知识梳理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 点,合理选择和设计例题与练习,培养主动梳理、运用知识的意识和数学语 常用总结方式:(1)在概念学习后,以辨析、类比等方式进行小结。 (2)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3)从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学习的启示三个 层面进行课堂小结。(4)布置阅读、练习和实践等不同形式的课外数学 活动。(5)让学生撰写考后感、学习心得、专题小论文。(6)指导学生开 展研究性课题研究。 五、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的确定应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能力目标 的确定应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揭示和培养;(3)情感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学 习兴趣的激发、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等。 2.教学方法的选择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 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 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基本 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积极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3.问题的选择 合适的问题至少应有如下特点之一:(1)重视情景 应用,即给出一种实际情景和需求,以解决现实困难为标志。(2)具有探 究性,即问题不一定有解,答案不必唯一,条件可以变化,试验方案可以 自己设计,允许与别人讨论等等。(3)非形式化,即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 模仿,不是靠熟练操作就能完成的,需要较多的创造性。 4.教学策略的运用 (1)主体发展策略一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 的主体作用,组织并落实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参 与过程中,提高认识能力和增强情感体验、情感控制能力,发展个性特 长。(2)动机激发策略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吸引到有兴 趣的、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成功所产生的愉悦和成就感, 学会正确地对待挫折,从正、反两方面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层次设计策略一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从“自主、合作、体验、发展”等 层次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 学生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领悟寻找真理、发现规律的方 法和思想。(4)探究创新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 动手实践的机会和探究的时间,指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敢于发表 不同意见和独特见解。 5.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1)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①能否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 问题;②能否应用各种策略或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③能否有效地解决 问题;④能否证明和解释结果;⑤能否概括和推广解法。 (2)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方法:①观察学生解题过程的细节;② 聆听学生对解题方法的讨论;③批改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考试卷;④分析 学生的学习体会或考试心得;⑤阅读学生的数学小论文。 六、研究的成效 1.青年教师的课堂教育思想和观念从“灌输型”向“启发探究型” 转化。 。 2.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转化。 3.师生关系从“从属型”向“平等型”转化。 4.基础性的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以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来实现。“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成为“基础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有机结合的一种尝试。 参考文献: [1]文新华,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2,(O8) [2]李清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基础版) [3]夏焱,高中数学研究性学*-7探讨[J],数学教育学报,2012,(03) (作者单位:1江西省宜春市第三中学336000 2江西省萍乡市芦溪中学337000)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