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农村改革发展已进入十字路口,农村应向何去发展,用什么样的方式发展,用这样的速度发展成了社会发展的焦点,中央提出了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这是一条总的思路,也是必然之路。但中国国情和其它国家大不相同,人口多、耕地少、人均物化低、东西发展不平衡,这些都决定了中国的情况和先进的发达国家不一样,操之过急,急功近利,势必违背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笔者以沈荡镇“两新”建设与土地流转为例,对城乡一体化后农民进城如何生存及养老保障等问题作一个总结与探讨。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土地流转 养老保障
中国的农业经济建设是以半封建的农村生产关系为起点,它具有分散性、落后性,劳动生产率低等特点。农民居住环境也是随自然地理而形成一种松散的建筑。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经济也在不断壮大,农民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收入不断增加,农民也渴望有一个舒适的居住条件,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但现实和理想总相矛盾。如何解决城乡一体化后农民的后顾之忧问题,笔者就沈荡镇两新建设、土地流转后农民的幸喜与担忧作一个总结与探讨。 一、沈荡镇基本情况:
沈荡镇位于海盐县的西北部,东南距海盐县城15公里,北距嘉兴20公里,西邻海宁17公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全镇区域面积68.7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人,辖11个村,一个居委会,是
宜顺论文网www.13Lw.com
一个名符其实的农业大镇,历来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由于改革开放的推进,沈荡镇工业发展也较为迅速,2013年沈荡镇工农业总产值达65亿元,全县排名第三。
近年来随着海盐大道的顺利通车,沈荡镇的区位优势更加凸现,嘉兴市半小时经济圈在沈荡镇更加显现,因此沈荡镇作为海盐发展的重点已经被县委、县政府列入规划。
二、两新建设的动因 (一)为什么要进行农房搬迁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沈荡镇原有的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房屋已不适应现代人们的居住要求了,根据此,海盐县于2005年做了一轮农村规划编制,要求每个村建设一个集聚点,建设成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居住点。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用地与经济建设的矛盾也不断加大,如何使这一矛盾得以缓解,各部门想方设法,通过臵换农民建设用地的办法达到占补平衡,实施了农民住宅大规模搬迁,解决了部分用地指标。
(二)农民搬迁的意愿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部分年轻人对高品质生活的渴望也造就了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框架。由于原有的住房是零乱的,松散的建筑,致使基础设施严重落后,道路、电力、网络等严重影响到生活品质,部分年轻人舍弃原有的乡下住房,到城市购房居住,从而产生农民向城市搬迁的强烈意愿。农民搬迁后不仅符合
宜顺论文网www.13Lw.com
年轻人的意愿,也解决了原有居住不便的问题。
(三)城乡一体化是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们对现代生活
的追求,城市不仅有现代化的生活,年轻人有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
三、“两新”建设的实施
沈荡镇“两新”建设于2010年,原基于县政府对农村住房
搬迁,土地流转的考核开始。政府制定农房搬迁户数,土地流转面积对政府年度进行考核。沈荡镇也权衡利弊,对水源保护区的聚金村进行整组搬迁,到2013年其计搬迁二个村10个组,368家农户,共计流转土地2130亩。全部搬迁至沈荡镇阳光小区。通过整组搬迁加快了“两新”建设的速度,也加的大了土地流转的力度,通过搬迁也解决了企业、城镇建设用地的矛盾,使农民充分享受了“两新”建设带来的好处。 四、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搬迁到集镇上自身的经济问题。由于农民自身
的资金积累的不同,原有部分农民单纯务农,所以经济并不宽裕,只靠往年的一点积累,再加上政府鼓励搬迁所补的部分用,缺口很大,致使建造中大量举债。
(二)搬迁后农民如何生存及养老问题。由于脱离了土地
最基本的生产基础,农民只靠土地流转费将难以生存。我们以个别农户为例对此问题进行剖析。庄星村10组吴君良家有5 人,父母、妻、子,吴君良在企业工作,收入在3万元,妻子在企业
宜顺论文网www.13Lw.com
工作,年收入在2.5万元,父母操持着5亩农田,种植小麦亩纯收入为500元,小麦总收入为2500元,种植单季晚稻亩纯收入为800元,单季晚稻叫收入4000元,全年养殖母猪收入15000元,养蚕收入3000元,年农业纯收入24500元,除去搬迁后土地租金4000元,搬迁后实际减少收入20500元。我们的大部分搬迁农户都面临着这样的境况。
(三)“两新”建设中政府所承担的风险。沈荡镇从2010
年至2013年共计搬迁农户368户,平均每户享受补偿20万元,仅这些政府就要负担近7360万元,再加上新农村居住点征用土地和点上的三通一平,政府又将负担1840万元,合计9200万元。而沈荡镇财政分成后总收入在2500万元,如果说只付银行利息的话也要600万元,这不是持续科学地发展,而只是暂时的,在发展的道路上只是昙花一现。 五、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要科学规划。要以本镇的实际,结合工业规划、农业产业规划、三产服务业规划,各种规划有机地结合,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进城的农民能在城镇上立足,充分享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成果。
(二)立足长远,循序渐进。要从长远眼光来看发展,不
仅仅是搬迁几家农户,而要考虑到为何要搬迁,搬迁来后农民的出路,不能让农民干闲着,要让搬迁的农民有所做,有所乐。让有条件搬迁的农户进城落户,根据自身的经济给予适当补贴,鼓
宜顺论文网www.13Lw.com
励其进城,而不是大张旗鼓地搞搬迁,这违背了城乡一体化的初衷,也违背了自然规律。使我们的江南水乡失去其原有的光彩。
(三)做好进城农民的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工
作。农民进城后,失去原有对土地的依赖,不能像原来那样自给自足,又缺乏相应的技术,就业相当困难,所以政府应对这部分人员在几年内给予适当补贴,保证其最低生活保障,同时要做好服务,鼓励其自谋职业,拓展就业渠道,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以减少对政府的依赖,真正做到城乡一体化综合发展。
六、思索
我们要改变现有的考核制度,不只单单将搬迁工作列入对各级政府的考核。适度规模的集聚也能改善人民生活。如果真的把所有农村集聚在一起那也是一种不可设想的事。以后农田谁来耕种,这一大批农民做啥?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只有农村稳定了才能稳定,这么多闲散人员在一起能稳定吗?往往是一部分领导为了自己的一点点政绩,不顾实际,也不管政府到底忍不忍受得住,老百姓是否认可和欢迎,拼命将老百姓赶上城,使老百姓失去最基本的保障。
(一)我们要将那些基本脱离土地依赖的部分农户进行引导,鼓励其进城,还有依靠土地为生的农户组织起来,以成立专业合作社或以家庭农场形式进行生产,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以村为单位集聚,这样有利于生产,也方便了人民生活,也不会使原有依赖土地生存的农民失去依靠。
宜顺论文网www.13Lw.com
(二)通过土地流转适度规模化,农民以入股的形式参与土地经营,农民可根据自身利益用土地收益作为养老保障,待百年后承包权归其经营者。
(三)城乡一体化不仅仅是将农民从农村搬迁到城市,而是富裕后的农民到城市来享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果,不是为了某些政治目的而搬迁。
七、沈荡镇“新农村、新市镇”及土地流转工作小结 沈荡镇的“两新”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的基本方针,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快速发展,是摆在我们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如果单凭银行的那么点贷款来发展和推进“两新”建设,那肯定是得不偿失。通过大规模搬迁和大规模土地流转,将给我们各级政府背上沉重的包袱。如何解决城镇地与工业用地?值得我们去探讨与思索。
宜顺论文网www.13Lw.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