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卷第7期 2011年7月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eshan Teachers College V01.26.No.7 Ju1.201 l 瓦格纳a-9歌剧创作及特点 宋振军 (滨州学院音if,系,山东滨州256600) 摘要:瓦格纳改革歌剧倡导乐剧,将戏剧与音乐统一,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阐述了人类的许多严肃而深刻的主 题。他的歌剧作品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体现出浪漫主义的美学观。他对传统歌剧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实施了“整体艺术 观”、“无终旋律”以及“主导动机”的手法,强调戏剧第一,音乐第二,坚持音乐必须服从戏剧内容需要进行创作的原则,建立 半音化和声,淡化调式调性,对2O世纪音乐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瓦格纳;歌剧;创作;特点 中图分类号:J61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66(201 1)07—0134—03 谈到19世纪的西方音乐,就不可避免的要说到 “以改变西方音乐传统轨道.而引起极大争议”的德国 音乐家瓦格纳。他将戏剧与音乐统一,塑造了一系列人 物形象,阐述了人类的许多严肃而深刻的主题,他的歌 剧多取材于欧洲北部的中世纪神话传说和民问故事, 特别是斯堪的那维亚史诗、德意志英雄传奇等,成了瓦 格纳创作灵感的主要源泉,这些素材多描写英雄人物 的成长与业绩。他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把神话看作一种 剧作品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体现出浪漫主义的美 学观。[1161他为我们展示了最瑰丽的音响织体、最能震 撼人心的音乐和最丰富的激情。 瓦格纳出生在德国莱比锡。他是通过自学、加油和 观念,将其抽象成一种脱离人物性格的象征。他所依靠 的是世人一般所理解的古鲁克的歌剧改革。但是,仍然 可以看出。他的早期歌剧作品种已经体现出了德意志 的民族精神、浪漫主义哲学的信仰。 瓦格纳对当时歌剧的庸俗和贫乏,也曾经以愤怒 和讽刺的语调揭露:“这就是艺术,它现在正在怎样充 满了整个文明的世界l它真实的本质就是营业,它的目 具体实践来获得音乐知识,增强音乐修养的。瓦格纳之 后的19世纪下半叶直至2O世纪,在欧洲各国都有瓦 格纳的崇拜者和追随者。他的音乐成为一些作曲家极 力抗拒或试图摆脱其影响的象征。体现在他歌剧(乐 剧)创作与论文著作中的思想和观念.不仅影响了西方 音乐发展的进程,也为西方音乐历史研究的重要文献。 的就是赚钱,它的美学的托词就是无聊的娱乐……我 们的艺术从大规模的金钱投机中吸取着它的生命液 他认为:“我们现代的剧院艺术已吧统治着我们 ”……。也是整个艺术界和思想哲学领域所关注分析的对象。 嚣 我们可以以瓦格纳的歌剧创作为切入点,探究其歌剧 的创作及特点。 一公共生活的精神具体化的显示出来;没有一种其他的 艺术能够像它这样日益扩张的把这种精神表现出来 ……作为极度扩张着的戏剧艺术,它在外表上标志处 、瓦格纳的歌剧创作 我们文化的繁盛……可是这种繁盛正是人间是无处于 虚无的、无灵魂的、返自然的秩序下的一种腐朽的繁 盛。”他的见解是:理想的歌剧应该和希腊悲剧、莎士比 亚戏剧和贝多芬交响乐一样,都是进步的社会理想的 瓦格纳在他的早期创作中,他完全是在文学的浪 漫主义影响之下的。瓦格纳热爱文学并广泛阅读各种 书籍,他还阅读了大量的哲学着作。瓦格纳认为真正的 歌剧应当以体现永恒精神的神话为主题.因此他的歌 宣扬者。f3珥与此同时,瓦格纳从未丢掉德国民族歌剧 传统,他曾说过:“贝多芬、威柏和马拖纳是自己的楷 收稿日期:2011-03—07 作奢简介:宋振军(1978一),男,山东烟台人,滨州学院音乐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音乐理论。 134 模。”为了实现这个理想,瓦格纳开始了频繁的创作活 动,他的作品在构思与处理上规模庞大,他的每部作 品,音乐都具有显着的特征。 瓦格纳第一部成功的歌剧是1842年首演于德累 斯顿的《黎恩齐》,随后完成了《漂泊的荷兰人》,在此之 前他曾还曾创作了《仙女》、《一报还一报》、《恋禁》。其 中,《仙女》是模仿德国浪漫歌剧风格的首次尝试。《黎 恩齐》是英国作家布维尔德作品,剧本由瓦格纳本人撰 写。这部歌剧从题材到风格主要依照法国大歌剧的模 式写成。歌剧题材是世纪的历史性题材,结构宏大,群 众性及舞蹈场面豪华。并且具有清晰的传统段落结构。 注重发挥合唱的作用。这部歌剧所体现出来的这些特 征,在瓦格纳以后的歌剧创作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甚至在他后期的创作中还时时出现这部歌剧的影廓。 《漂泊的荷兰人》的题材包含了瓦格纳所追求的德 国的浪漫派艺术家所喜爱的民间传说,即:一位因魔鬼 的惩罚而漂泊不定的荷兰人,因为得到了善良美丽的 姑娘的爱情和牺牲而得以解脱。这部歌剧虽然在形式 上沿用了传统分曲的结构,具有完整的咏叹调旋律。但 是,瓦格纳在主导动机的使用、民间色彩的合唱以及灰 暗沉闷的舞台背景的运用上,都使人意识到瓦格纳是 在沿着德国浪漫歌剧的道路在前进。 在《汤豪赛》和《罗恩戈林》两部作品中,瓦格纳的 对歌剧改革的尝试出现端倪。《汤豪赛》虽然仍有法国 大歌剧的影子,但是瓦格纳在这部歌剧中已经开始改 革的探索。他力图打破分曲间的间隔,追求音乐、诗歌 与场景的统一融合。l9世纪50到6O年代是瓦格纳歌 剧改革付诸实现的时期。《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与《纽 伦堡的名歌手》两部歌剧分别在1865年和1868年首 演,这两部歌剧标志着瓦格纳歌剧理想的实现和成功。 在1869年瓦格纳又完成了大型歌剧《尼伯龙根的指 环>。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艺术理想。也由此。瓦格纳提出 了他的“乐剧”概念,将自己的歌剧从题材到具体的风 格手法上与传统的法国和意大利歌剧区别开来。1882 年瓦格纳完成了自己的最后一部歌剧作品《帕西法 尔》。 二、瓦格纳歌剧的特点 1.通过作品表迭个人的情感体验 瓦格纳的歌剧作品以深神话传说为主要题材。瓦 格纳认为真正伟大的歌剧应以体现永恒精神的神话为 主题,他所指的是19世纪浪漫主义者所迷恋的欧洲北 部的古代中世纪神话和传说。但是在这同.瓦格纳的作 品种又暗含着对现实的体验,他曾希望《尼伯龙根的指 环》报还当时的政治、社会以至哲学的思考;《罗恩戈 林》则想要揭示当时社会生活中一个真正艺术家悲观 无奈的处境,他的其他作品也都暗含着对现实生活的 体验,都表达着他的思想和情感。瓦格纳的歌剧,通过 中世纪传说的躯壳,宣泄着他自己的情感体验。 2.强调歌剧作品诗歌、音乐和戏剧三者的结合 瓦格纳强调歌剧作品诗歌、音乐和戏剧三者的结 合,但他认为歌剧的诗的基础是民间幻想所创造出来 的神话,并非任何诗的情节都能与音乐相结合。他说: “神话是历史的开端和历史的结束,在神话中完全没有 偶然的因素,它所表现出来的都是永恒的、不朽的。因 此,他和音乐的结合也是最完满的,最有机的。” 瓦 格纳的歌剧不同于之前歌剧创作那般,音乐和戏剧的 发展会为某个的乐曲所打断,他认为诗歌、音乐、 戏剧都是整部乐剧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统一整体的不 可分割的部分,应该成为一种“未来的艺术”。 瓦格纳重视歌剧脚本的写作。认为一部好的作品 是诗词、音乐、表演、舞台等各类艺术综合的整体艺术 品。在这个过程中,音乐与歌词要融为一体,而是要充 分的体现音乐于戏剧之间的关系。瓦格纳对歌剧结构 的要求是:“它要求一个交响曲乐章的统一性,……一 脉相连的在整个剧中贯彻,而不仅仅是贯彻于各个单 独的、较小的、任意选择的部分,所以这里的统一性是 散布于整个戏剧中的许多基本主题组织成的;这些主 题互相对比。互相补充,互相改变,互相分离,互相交织, 正如在交响曲的乐章中一样;知识,各主题的根立和结 合的规则是根据剧情发展的徭要而决定的,不像它原 先在交响曲中,是从舞蹈的动作引申出来的。” 瓦格纳的歌剧音乐即不是一种音乐类型也不是一 种文学类型,它不是一种出现在已经存在的艺术种类 身边的艺术类型。它是唯一可能的真实和完整的艺术 作品,是在其单一的、整体性的、真正具有表现力的形 式里面恢复艺术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传统歌剧当中基 本错误是“表现物”(音乐)的含义被认为具有唯一的目 的和结果,而真正的目的(戏剧)由于特殊的音乐形式 的原由受到忽视。瓦格纳没有把音乐自身看成一种自 我存在的艺术形式。他强调的是强调歌剧作品诗歌、音 乐和戏剧三者的结合的整体性。 3.用独创的音乐手段表迭歌剧风格 瓦格纳追求的是一种“整体艺术”。认为传统歌剧 的“分曲结构”将音乐戏剧切割分离,认为管弦乐队应 该是表现的主要工具.它的使命是表现文学无力表 现的东西——加深比解释表情姿势的意义,阐明剧中 人物内在的体验和情感,使观众预感到所耍发生的剧 情。郾 瓦格纳将韦伯的“主导动机”、伯辽兹的“固定乐 恩”以及李斯特的“主题变形”思路发展到了极致。即 “主导动机”。 在他的《罗恩戈林》中,清晰表现了用音乐来体现 135 “整体艺术”的理想。在这部作品种他运用了“主导动 瓦格纳著名的歌剧代表作《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机”的暗示作用以及“无终旋律”的风格,并用“前奏曲” 与《尼伯龙根的指环》,就是受到了叔本华哲学思想的 的术语代替了“序曲”的称谓,而且每首前奏曲与主导 影响。有评论说“在他以后的作品中,即从《特里斯坦与 剧情密切,音乐与文学作品的联系更加紧密。开始取消 伊索尔德》到《帕西法尔》,看起来真像是一座叔本华的 了朗诵形式的宣叙调和抒情性的咏叹调之间的区别, 庙宇。”【l 在瓦格纳主义者看来,艺术,尤其是他计划 还取消了二重唱、咏叹调、终曲等传统歌剧的演唱形 实现的新德国歌剧,其目的就是对人类的救赎”。瓦格 式,以利于文学的、戏剧剧情的表现。所运用的音乐语 纳是用他的歌剧音乐作品,来阐释哲学的思想和意识 汇已经很多了,达到了完善的地步,这时管弦乐已经成 形态背景。 了足以承担音乐素材的主力。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是一部充满热情的交响乐 “主导动机”手法的运用,集中体现了瓦格纳歌剧 式的歌剧作品。瓦格纳在这部歌剧当中已经将所有作 音乐交响性思维的特征。无论是动机的呈示、对比或变 用于感官体验的音乐表现都发展到了极限,因为此时 化都住址在丰富而复杂的声乐和管弦乐复调织体当 的瓦格纳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反映从心灵当中所散发 中。在他庞人的“整体艺术”中管弦乐编织的网是音乐 出来的东西,而是借用一种内容与形式的结合物来表 的主要因索,声乐线条只是复调织体,的一部分,不再 现自己的思想,并以一种将热情与体验全部展现的“统 是传统的、个性鲜明突出的、有编号的、人出风头的、在 一效果”来反映其中的象征意义,即“整体艺术”。由此 歌剧中占主导地位的咏叹调。 来投射出他个人所追求的思想境界和理想的艺术效 4.通过歌剧作品表达哲学思想 果。 年轻时期的瓦格纳就对文学和哲学表现出了浓厚 的兴趣,以批判的态度对待当时的社会和意识形态。除 三、瓦格纳歌剧创作的影响 了音乐作品之外,他还阅读了各种剧作、小说包括“青 瓦格纳对歌剧的改革,将管弦乐队的完全的 年德意志”派的小说和英国历史小说;还读遍了从费尔 了出来,以交响乐的手法组织成一个丰富的管弦乐结 巴哈的哲学到巴枯宁的无主义著作。他早期和中 构贯穿整部歌剧,丰富了乐队的配器、主题的发展和对 期的音乐创作。都受到他思想变化的影响。 位的手法,为以后歌剧的改革与发展开辟了道路。意大 瓦格纳在19世纪50年代向往“”,因参加市 利着名歌剧作家威尔第晚年创作的《柯依达》,《奥赛 民受到通缉而逃亡国外。在此间期间接触到了叔 罗》和《法尔期塔夫》等都有受他影响的因索。在和声方 本华的哲学,他深深地被这位哲学家的思想所感动,他 面瓦格纳的《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所运用的半音变化 认为他所经历的一切挫折和思想上的绝望都证实了叔 手法,被认为是后来无调.陛音乐先导。在十九世纪下半 本华所描绘的世界及其本质,认为叔本华是唯一能真 叶和二十世纪初的西方音乐中,起了巨大的影响。现代 正理解音乐本质的哲学家。 “十二音体系”的创建者——勋伯格的许多现代音乐写 由于叔本华的影响,在瓦格纳的艺术人生观当中 作手法,就是受瓦格纳的音乐,特别是歌剧《特里斯坦 树立出一个思想理念,即:在不断奋斗和无法避免的折 与伊索尔德》的影响创作而成的。 磨与压力下,悲惨的个人就会最终弃绝生存的欲望,意 瓦格纳的歌剧集中了l9世纪音乐艺术的最高成 志就会自行消亡,一切不必要的尝试都变得毫无意义, 就,吸收了从贝多芬到韦伯、从伯辽兹到李斯特以及法 最终,“人”就会做出唯一的选择——“放弃自己的生 国、意大利歌剧的经验。田搿无论是他的“整体艺术”、 命”。他确信只有音乐,即歌剧能够超出其他艺术形式 “主导动机”,还是他的“无终旋律”都预示着西方音乐 去真正表现“世间万物的精髓”和“爱的喜悦和悲伤”的 的发展。我们不能用任何一个单一的派别、主义或者风 “绝对特质”,因为音乐(歌剧)本身有着其他艺术形式 格简单的对他的音乐或观念予以界定。但是,不可忽视 无可替代的“抽象功能”,是表现“意志”存在与消亡的 的是他和他的歌剧作品在音乐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 最佳载体。 瓦格纳的这些思想,必然体现在他的歌 位、作用以及深刻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剧作品中。 参考文献: 【1】王琼.瓦格纳歌剧美学观探析田.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2).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第3版.上海:上海音乐出版杜,2003. 【3】曾华宏.小议瓦格纳歌剧的美学思想忉.艺术研究,2Oo6(9). [4]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5】杨玲玲.瓦格纳的歌剧创作叨.音乐天地,2007(6). 【61胡天虹.论瓦格纳的哲学思想与歌剧创作——兼论瓦格纳的艺术人生观[J1.乐府新声,2004(3)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