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

来源:欧得旅游网
3.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本书观点(P10):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1.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 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2.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 3.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

区位因子: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从工业区位论角度讲,也即是在某特定地点生产某产品比在别的地点生产能够降低费用的可能性。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

2.中心地:中心地是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

3.中心性:中心性是指中心地对其周围地区的相对重要程度

4.门槛人口:是指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 1.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区域经济结构包括了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结构、技术结构、要素结构等。

9.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 10.区位指向:是经济活动在选择区位时所表现出的尽量趋近于特定区位的趋向。 集聚是指资源、要素和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趋向与过程。

4.经济地域综合体: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地域组织形式,是以专业化部门为主体,由相关的辅

助性部门和为地区服务的自给性部门结合而成的。

10.经济区:也就是经济区域 是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 由一组经济活动相互关联、组合而形成的经济地域单元 是一种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实体。

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生产过程和服务所涉及的地域不断向全世界扩展,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的过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