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瓦尔登湖上的诗意栖居

瓦尔登湖上的诗意栖居

来源:欧得旅游网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0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20 2010 瓦尔登湖一_卜▲的诗意栖居 李春霞 摘要: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梭罗以自己在当时荒凉的瓦尔登湖畔26个月的独居经历勾勒出了一道自然与心灵对话的 风案,也渗透着人与自己心灵对话的深层含义..从自然与生活两方面入手,阐释作家如何从物质的外部世界转移到灵魂 的内部世界当中召唤自我的生命启迪 关键词:瓦尔登湖;自然;诗意的生活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0)20—0106—03 作者简介:李春霞(1976一),女,甘肃宕昌人,河西学院(甘肃张掖734000)中文系讲师,从事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 收稿日期:2010-07-09 亨利・戴维・梭罗是美国l9世纪浪漫主义散文家 界。他认为“直观的自然经历可以产生实实在在的智 和诗人,1817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毕业 慧。”[ 于是,1845年7月4日.在美国独立纪念日这 于哈佛大学。他深受新英格兰超验主义者爱默生的影 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梭罗来到了他选择的那块属于自己 响,崇尚自然之麦,敬畏自然界的一切生灵。1845年, 的心灵圣地——瓦尔登湖,寻找心灵的新大陆。他说: 28岁的诗人带着一柄斧头,独自到家乡康科德的瓦 “我到林中去.因为我希望谨慎的生活.直面对生活的基 尔登湖畔隐居。在那里,他开荒种地、自耕自食,在一 本事实,看我是否学得到生活要教育我的东西。不能到 间简陋的小木屋中度过了两年两个月零两天的时光. 了临死的时候,才发现我根本没有生活过。”¨ 】并在那里写下了著名的《瓦尔登湖》。 在瓦尔登湖畔,梭罗用诗~般的语言吟唱了一曲净 《瓦尔登湖》出版于1854年,成了19世纪美国文 化人心灵的牧歌。流畅而优美的笔触,诗意而美丽的生 学非小说著作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书籍。到目前为止, 活.深刻而纯净的思想,使每一个读者无不为他的诗学 此书已经出版了将近200多个版本,并被译成许多国 意蕴及哲学思想而叹服,继而扪心自问,掩卷沉思。 家的文字。该书借记述作家在瓦尔登湖畔的这段独居 一、经历,表达了一个浪漫主义者对现代文明的摒弃和对 如画的自然 自然的向往。“自然”构成了《瓦尔登湖》一书的核心思 “《瓦尔登湖》是一本极静极静的书,一本寂寞的 想,而人与自然的关系则是主要内容。作品展现出一 书,一本孤独的书,一本一个人的书;读它需要高度集 道自然与心灵对话的风景,使人在感悟自然、体会人 中的精神和朴素淡泊的心地,因为它是作者处于孤独 生的过程中油然生出对自然的敬意。全书充满闲云野 状态中的深刻的思索和观察.是孤独的结晶,就像是 鹤般的诗情画意,充满深沉而敏感的抒情。也充满清 神秘的呓语,天地诸神的诗歌一样,在嘈杂混乱的环 澈透明、耐人寻味的智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 境里是体悟不到那语句的美妙和深刻的哲思的。”这 风景描写像湖水般纯净剔透,像山林般苍翠欲滴,不 是该书中译本的序中译者徐迟先生对其的评价。的 得不使人赞叹作者观察之细微、感受之独特、挚爱之 确,作家梭罗是把《瓦尔登湖》当作一个人生的命题去 深切、描绘之细腻。 创作的,其意图是严肃而崇高的,要表述的思想也是 作为美国l9世纪超验主义学派领导人爱默生的 深奥的。但他没有用晦涩呆板的哲学说教,而是用优 门徒和助手。梭罗深受其思想的影响。他从爱默生的 美流畅的笔调、清新如画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意象,把 超验主义立场出发.认为自然是一个活的有机整体, 他26个月在瓦尔登湖畔独居生活的体验和思索向读 自然之中渗透着一种宇宙精神,即“超灵”,这种神圣 者娓娓道来,就像带领读者做了一次领略自然风光和 的道德力渗透在自然的每一个事物中.自然是宇宙精 净化精神的双重旅行。 神的创造,和人的精神是相通的。【大j而,梭罗强调人应 语言是世界的整体象征,是诗人生存的见证。《瓦 该怀着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到自然中去亲身观察 尔登湖》的字里行问洋溢着自然的清新气息,梭罗用 实践,与自然和谐共处,通过自然界的事实来了解世 诗化的语言为我们创造出了一个美丽、圣洁、静谧而 又和谐的意境。在梭罗的眼中,自然是一个有生命的 个体,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心灵交流与对 一种单纯、透明、自由、尽情享受大自然温情的生活。 那是一种没有半点污染且极其纯粹的生活,是宗教和 艺术的生活。也正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写到的“生 命对于人在大地上诗意的栖居”的追问的存在哲学, 话。人们从自然的感情中流露出诗意的美感。他写道: “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 眼睛:望着它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湖所产生的 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 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 l】 寥寥数语,分 别运用了比喻、拟人、隐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突 出了瓦尔登湖的中心地位,同时也勾勒出了它周边环 更是一种灵魂的修行。梭罗在瓦尔登湖的日子,精确 计算自已每一天消费的物品,感恩从自然的荒野、土 地、森林、田野、湖水的赐予中获得食品、空气、阳光、 水。在两年零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每天聆听大自然 万籁之音,与夜晚大自然安静的星空、清晨大自然黎 境的概况并且人化了自然。读《瓦尔登湖》,读者会觉得 湖水的波纹和林中的雾霭仿佛就呈现在自己的眼前:蛙 声和鸟啼也在自己耳边回响;野鸭与潜水鸟、青蛙与乌 明的曙光一起思索,从而获得心灵的纯净,获得自然 对生命的抚慰和安顿。和梭罗同时代的著名美国参议 员乔治??埃文斯在评价《瓦尔登湖》时说:“每当文明 之光以一种破坏性的阴影笼罩着你时……湖泊也会 龟、老鼠与蚂蚁也仿佛就是朋友和邻居;菖蒲与芦苇、河 蓼草与眼子草就点缀在自己四周。诗人梭罗陶醉于春花 秋实、夏雨冬雪、垂钓与种豆、泛舟于湖上的悠然,陶醉 于上苍恩赐的美味的野果、冰天雪地的隆冬一口清凉的 把你纳入怀抱。它会给你注入新鲜的血液;它会把你 从一个弱者变为一个强人……不久.你便会用一种平 静的心态来关注这个世界。”l3 梭罗就是在瓦尔登湖 的环境中度过了自已的每一天.人与大自然的亲和力 湖水;在那里,他看到了“红色的雪”和“绿色的太阳 等 等。在诗人的笔下,一切都显得是那样的细致、那样的 真实,自然万物都带上了人的感情和个性,就连小木 屋烟囱里的烟也如圣洁的神鸟和熏香: 完全没有任何障碍的存在。人因为自然的博大而胸怀 宽广,因自然的无私而透明.因A然的美丽而有了祟 高的心灵。在瓦尔登湖畔。他生活得孤独而满足。 翅膀轻展的烟啊.伊卡洛斯之鸟 向上升腾.你的羽毛就要消融. 二、诗意的生活 在瓦尔登湖畔,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认 悄然无声的云雀,黎明的信使啊. 盘旋在你的村屋上.那时你的巢: 要不然你是失去的梦.午夜的 识到自然具有健康、朴素的天性.产生了“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的自然观。但如何将其实现,真正实践爱默生 提出的“自然将与精神携手来解放我们”的断言,这需 要一定的勇气和胆量。如果说爱默生是美国超验主义 哲学的理论领袖,那梭罗则是现实生活中大胆的实践 幻的身影,整理你的裙裳; 夜间给群星蒙上了面纱,白天里. 抹黑了光明,遮蔽了太阳光: 我的熏香,去吧,从这火炉上升, 者。作为一个忠实的实践者,瓦尔登湖畔的自然景观 为梭罗提供了一个静心观察自然、进行有效实验的场 所。但梭罗在寻归荒野过程中所发掘的能够实践其超验 主义思想的生活,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模式呢? 见到诸神.请他们宽恕这通明的火光… 正如美国传记小说家斯蒂芬?哈恩在《梭罗》一书 中所指出的那样,“当我们阅读梭罗的自然史著作时, 我们常常会发现他在同一篇作品中不断转换角色,从 诗人到道德家、自然主义观察者。再到科学家,从而具 有某种流动性。” 2 他对自然的热爱在他的笔下上升 为一种由衷的感恩和敬畏,读到这里,每一个人的精 梭罗认为,“我们需要突破自己的限度,需要在一 些我们从未飘泊过的牧场上自由的生活。”… 作为一 位哲学家,“不是只有深奥的思想,或者去建立某种流 派,而是对智慧的真爱使其能明智的生活,那就是过 一神和生命都会为之腾跃。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有作者 的身影、情感和体验。 但“梭罗崇尚的自然,是一种令人身心放松的、与 种简朴的、独立自主的、坚信的生活。” 1 所以,梭 罗首先崇尚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他认为走向超验主义 生活的最大障碍是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迷恋:认为人类 在文明高峰的创造时代。迷失于奢侈的生活、物欲的 张扬,人类已经成为物欲工具的工具,过着最为堕落 腐朽的生活。因而,他到当时荒凉的瓦尔登湖边隐居。 像一个原始人那样简单地生活。他想试试一个人的基 本生活究竟能够简单到什么程度,想试试用自己的手 能做些什么生活用具。梭罗经过实践发现.他能以 28.12元来建立一个家,用0.27元来维持一周的生 任何的道德说教毫无关系的自然。” 在自然中,他寻 求的是“一种孩童般、牧歌式的愉悦,一种无拘无束的 自由,一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灵丹妙药,一种外在简 朴,内心丰富的生活方式”。E3]自然.在他面前充满着 伟大、纯洁、美丽、壮观、迷人、永恒的气质。l9世纪初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过。“人,诗意的栖居于大地之 上”。梭罗就是第一个实践者,在瓦尔登湖畔,他过着 107 活。他以一年中6个星期的时间,去赚取足够一年的 生活费用。剩余的46个星期,去做他喜欢做的事。 有人曾拿我国古代“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 明与梭罗作比较,因为陶渊明也曾心游物外追求简朴 中起码看到了一种可能:他所进行的生活是对自我生 命的一种实验,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与尊重;它标志 着自我在思想上的清醒,在意识上的独立,从而不致 丧失了理性的坚持。只有这样,个人以及整个民族的 的生活。但选择独居湖畔的梭罗与归隐田间的陶渊 明,他们的动机是不同的。陶渊明是生逢乱世,在政治 上失落之后悄然隐居自由而简朴的生活,这是一种冈 政治失意而建构的一种逃避的生活.是一种文化人不 得志时的清贫无奈的生活,而不是为了探寻而进行的 精神才能在现代的变革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进步性 和挑战现代性,而且“有了思想,我们可以在清醒的状 态下欢喜若狂。只要我们的心灵有意识的努力.我们 就可以高高的超越于任何行为及后果至上。”…憎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对独立自由的精神和思想 进行的热情地讴歌和颂扬,以至于达到一种忘我的境 生活体验。梭罗带给读者的,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化 的、真正意义上的、与政治无关的、最质朴的生活方 地——“有时我看着一对鹞鹰在高空中盘旋,一上一 下,一近一远,好像他们是我自己思想的化身。”_】1l 现在我们遭遇着精神与信仰的双重危机,也许只有独 立,像梭罗所说的那样:做一个哥伦布,为了思想的流 式;是不必要外界提供很多的物质资料就可以健康的 活下去的生活: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并在大自然 之中获得宁静、谦和心态的生活;是不需要紧张焦虑 的生活;更是一种明智的、诗意的生活。假如真要以中 通,寻找自己内心的新大陆和新世界,自信地向着梦 想的方向行进,努力经营他所向往的生活.才能获得 意想不到的成功,走出那自掘的坟墓。而要获得独立, 国古代文人的生活作比照的话,那就是像《论语》中所 说的“一箪食,一瓢饮,存陋巷.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论语・雍也》)的颜回式的生活,以及孔子所提倡 生活简朴是必不可少的。简朴不需要什么过人的勇气 和特别的德行,只要一颗宁静的心灵和淡泊的心态就 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式的生活。(《论语・述而》) 可以了。梭罗就是这样一个在简朴的生活中让独立的 人格得到升华的典型。 梭罗通过自己的实验,他总结“简单一句话,即根 据信仰,也根据经验,我确信,一个人要在这个世间谋 生,如果生活的单纯而且明智,那并不是一种苦事,而且 还是一种消遣 ”l1 他对生活的追求完全可以用“简朴, 简朴.简朴”几个字来概括。这样的生活表面看来再穷没 有,而内心则再富不过。梭罗的生活不仅仅是简朴的而 三、结语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对自然的热爱是一种高度 自觉的普遍性的人类情感和人生境界,蕴涵着对一切 生命的关怀。梭罗所追求的最高的人生的意义,是对人 与自然的和谐追求,是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是对独立思 且还是独立的。在他的世界里,简朴与独立是一种相互 存续的关系,因为生活简朴才能不为外物所累而得以独 立,因为独立才能追求并固守那一份宁静的简朴。 关于独立.梭罗的世界里有两层含义:一是独立 想与人格的坚守。梭罗对自然界的一切美好事物都充满 了发自内心的热爱与尊重,他钟情于那一切美丽的天造 之物,对自然界的山水、河流都有很深的生命关怀与生 的生活,二是要有独立的思想。他说:“我却不愿意任 何人,由于任何原因,而采用我的生活方式。我希望世 界上的人.越不相同越好,但是我愿意每一个人都能 谨慎地找出并坚持他自己的合适的方式,而不要采用 命体验,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是神圣不可亵渎的。 梭罗以朝圣般的激情来到瓦尔登湖的森林里,沉醉 于大自然的那份亲和、博大与完美.进行了一次真正的 伟大生命的探索与体验。尤其在近2O年来实用主义、功 利主义、虚无主义、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的横行,使得人 们越来越麻木,越来越实际,越来越注重物质财富和身 他父亲的、母亲的或邻居的方式。”[1 他的信念是“天 才绝不是任何帝王的侍从”。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思 想大多是由学校、教科书,为围际政治机器服务的文 体享受,越来越远离精神、梦幻和情感。自然是人类生活 的精神源泉,人类应该从自我精神生命的创造力中寻找 真理与永恒,拒绝追求奢侈的物质生活和对自然的掠夺 与破坏。我们需要“诗意的安居”,而不是继续自掘坟 墓.让我们的灵魂在大自然中得到安慰与拯救。 参考文献: 化机构所左右:人们学习的目的、生活的目标,也大多 是以现有的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和自己周围亲人朋 友为标准的。人们从来不管自己编的篮子值不值得别 人卖,总喜欢强加于人。在他们的操纵下,无论是自觉 的、被迫的,还是无意识的,人们最终都散失了自己独 立的精神王国,迷失了自我。而梭罗保持精神独立的 信仰是他能够走出权威话语的影响与压力,“在一些 [1】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M】.徐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 社.1997. 没有束缚的地方说话”和生活。也许梭罗的思想和行 为可能是不合时宜的,但是我们在梭罗的体验与思想 一[2]斯蒂芬・哈恩.梭罗[M].王艳芳译.北京:中华书局,2002. 【3]程虹.寻归荒野[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1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