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半干法烟气脱硫的研究进展

半干法烟气脱硫的研究进展

来源:欧得旅游网


半干法烟气脱硫的研究进展

文章阐述了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在分析半干法烟气脱硫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氨水作为脱硫剂进行惰性粒子流化床烟气脱硫。结果表明,氨法惰性粒子流化床烟气脱硫效率理想,反应器运行稳定,能够解决半干法烟气脱硫存在的部分问题。最后,作者对半干法烟气脱硫今后的工作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标签:烟气脱硫;半干法;氨法

引言

烟气脱硫按照脱硫方式和产物的处理形式划分,可分为干法、半干法和湿法3类[1]。近些年来,单纯依靠湿法脱硫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干法和半干法烟气脱硫因其运行可靠、系统简单等优势,是中小电厂的不错选择。

1 典型烟气脱硫技术

1.1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在大型电站的烟气脱硫领域中,湿法烟气脱硫因其运行可靠、适应煤种含硫量和机组负荷、脱硫效率高等优点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但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复杂、运行费用高,初期投资大,脱硫产物难于处理等。而且,我国的湿法脱硫更多的是依赖进口,GGH、循环泵、除雾器等设备的国内加工还要假以时日,这给中小电站和热电站的烟气脱硫造成了压力[2]。

1.2 干法烟气脱硫技术

干法烟气脱硫技术(DFGD)是采用干态粉状脱硫剂与燃煤产生的SO2反应来去除烟气中SO2的。脱硫反应和脱硫副产物处理均在干状态下进行,没有废水产生,设备腐蚀小,烟气无需再热,结构简单,设备易于维护,运行费用低。但干法脱硫技术存在脱硫剂利用率低,脱硫效率低等缺点。

1.3 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

半干法烟脱硫(SDFGD)如今应用并不多,但因其兼具干法和湿法脱硫的一些优势,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半干法烟气脱硫脱硫反应速度快,相比于湿法脱硫,有着投资省、工艺简单等优点;当钙硫摩尔比为1.2时,通过控制绝热饱和温度,其脱硫效率达80%以上,远远高于单纯的干法烟气脱硫;同时具有干法脱硫产物易于处理,无废水排放的优点。

2 半干法烟气脱硫研究进展

2.1 喷雾干燥法脱硫

20世纪70年代,丹麦NIRO公司开发了旋转喷雾干燥烟气脱硫技术(SDA)。由于雾化液滴很小很均匀,比表面积大,所以反应速度快,脱硫效率可达85%;投资低于湿法工艺;无废水排放。但SDA塔壁粘结固体,管道容易堵塞;由于旋转喷雾器转速达15000-20000r/min,易于损坏,需经常更换;脱硫剂的利用率不合理,一些最新的SDA装置通过研制高效脱硫剂和添加剂、增加再循环灰系统来提高脱硫剂的利用率[3,4]。

2.2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

20世纪80年代,德国鲁奇(Lurgi)公司开创性地将循环流化床技术引入到烟气脱硫中,开发了一种新型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CFBFGD)[5]。该技术通常与炉内喷钙相结合,炉内未反应的CaO进入循环流化床反应器,被湍流破碎,增大了与SO2的反应面积;而且采用循环流化床,通过吸收剂的多次再循环,增长了其与烟气的接触时间,大大提高了脱硫吸收剂的利用率。我国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对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开发出了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脱硫装置[6,7],有的已经投入运行。

2.3 惰性粒子喷动床与惰性粒子流化床烟气脱硫

20世纪90年代,为进一步解决脱硫剂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不理想的问题,日本学者提出了粉末-颗粒喷动床(PPSB)烟气脱硫的概念。这种脱硫技术具有很高的脱硫效率,而且脱硫产物易于处理。很多国内学者针对喷动床的形式、脱硫剂的种类、添加剂等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张少峰[8,10]等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双喷嘴矩形导流管喷动床,并研究了添加剂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随后,不少学者将惰性粒子流化床应用于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中。东南大学的郭宏伟、袁佳丽等[11]采用毫米级别的惰性粒子进行流化床脱硫实验,研究了钙硫比、近绝热饱和温度、静止床层高度、惰性粒子粒径、近绝热饱和温度和床层温度等对脱硫效率的影响,指出近绝热饱和温度、钙硫比是影响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加入的惰性粒子能够明显提高半干法的脱硫效率。同时,他们指出烟气脱硫的床层温度不得低于70℃,否则容易结块。

随后,金轶风[12]将惰性粒子流化床脱硫与钠碱法结合,研究了钠硫比、入口烟气温度、惰性粒子粒径和床层高度等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并拟合了脱硫效率关联式。这种脱硫方式加快了脱硫反应速率,避免了湿法脱硫中的一些问题。

加入惰性粒子进行半干法脱硫,其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

(1)反应器内装有惰性粒子,颗粒处于流化态,颗粒的流化使得吸收剂分散均匀,烟气的温湿度和SO2浓度均匀;惰性粒子的存在显著增大了传热传质的面积。

(2)吸收剂附着于惰性粒子表面,其停留时间是烟气停留时间的数百倍。因而,吸收剂的利用率和脱硫效率都很理想。通过降低烟气速度、增加静止床层高度、缩小粒子粒径,停留时间会相应增加。

(3)为保证粒子的流态化,其运行气速快;脱硫与干燥同时进行,反应后产物为干态。这些都缩小了设备的体积,非常适合小型电厂的应用。

在惰性粒子流化床烟气脱硫中,采用钙基脱硫剂容易出现脱硫塔内壁积灰、喷嘴磨损、除尘器腐蚀、喷嘴磨损、浆液管路堵塞等问题。有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钙基脱硫剂浓度大、粘度大、流动不畅或者浆液流速过小。

钙基半干法脱硫的副产物一般是由CaSO3、CaSO4、飞灰以及未反应的石灰组成的。在惰性粒子流化床内,脱硫与干燥同时进行;反应产物在经过干燥后,有一部分不能及时排出,而是以固体的形式贴在脱硫塔内壁,这种情况会随着脱硫的进行愈发严重,最终造成脱硫塔流通的横截面积减小,导致烟气流速增大,在塔内的停留反应时间减小,脱硫效率降低。2.4 氨法脱硫与惰性粒子流化床烟气脱硫

钙基脱硫剂使得半干法脱硫的应用很受限制。而氨也是一种良好的碱性吸收剂,其碱性要强于钙基(石灰石、石灰)。从吸收化学机理上分析,SO2的吸收属于酸碱中和反应,脱硫吸收剂的碱性越强,越有利于SO2的吸收。从传质理论的角度分析,钙基吸收剂吸收SO2属于气固反应,反应速度相对缓慢,反应不完全,吸收利用率低。所以,很多脱硫技术的改进也是针对脱硫剂的细化、雾化、循环等方面,这势必会增加系统的复杂程度和能耗。而氨气与SO2的反应属于气-液或气-气反应,其反应速率比钙基快,吸收利用率也会相应提升。单纯考虑吸收反应过程,氨法脱硫的吸收设备体积比钙基吸收设备体积小,能耗低。

在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基础上,作者以氨水作为脱硫剂、惰性粒子流化床作为脱硫塔主体就运行工况的稳定性、运行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等作为基本研究内容,分析其可行性,并寻求氨法脱硫相对于钙基半干法烟气脱硫的优势与不足。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氨法脱硫原理研究。分析了NH3、SO2和H2O的反应机理,提出了包括氨硫比、近绝热饱和温度、烟气停留时间等影响氨法脱硫的主要因素,并从脱硫效率与装置运行等方面具体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

(2)实验研究。通过氨法脱硫实验,采用单因素确定法来分析各运行参数(氨硫摩尔比、近绝热饱和温度、床层温度、床层高度、入口SO2浓度、惰性粒子直径)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并拟合了脱硫效率关联式。

(3)建立数学模型。采用双膜传质理论,以前人研究为基础,结合氨法脱硫的具体特征,提出了氨法惰性粒子流化床烟气脱硫反应数学模型。通过计算与实验值比较后,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实验结果表明,氨法惰性粒子流化床脱硫效率明显高于钙基半干法烟气脱硫。当床温85℃,氨硫比为2,近绝热饱和温度15-20℃,惰性粒子粒径2mm,床层高度80mm,入口SO2浓度700ppm时,脱硫效率达到90%。影响趋势:床温越高,氨硫比越高,近绝热饱和温度越低,惰性粒子粒径越小,床层高度越高,更有利于提高脱硫效率。

3 结束语

半干法烟气脱硫能够克服湿法脱硫工艺复杂、成本高的问题,对小型电厂脱硫设备的建设提供了引导意义。但是,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容易出现粘壁、脱硫效率不稳定等问题,因此,许多学者提出了采用惰性粒子为载体,使脱硫剂与烟气在其表面完成脱硫过程,或者选用氨水作为脱硫剂,试图解决钙基脱硫剂进行脱硫存在的问题。虽然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要将这些研究具体进行大规划工业应用,还存在不小的阻力。氨水虽然脱硫效率高,更不容易黏壁、堵塞,但是,氨本身价格就远远高于钙基脱硫剂。因此,要解决上述一系列问题,还需要大量的研究去做,如下:

(1)进一步对脱硫装置结构本身进行探讨和优化。(2)寻求更为优良的脱硫剂,解决其与成本之间的矛盾。(3)如何将干法烟气脱硫具体应用于大型电站锅炉。

参考文献

[1]王艳锦,郑正,周培国,等.生物法烟气脱硫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电力,2006,39(6):56-59.

[2]杜建敏.干法与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综述[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2,28(6):13-15.

[3]雷仲存.工业脱硫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89-200.

[4]喷雾干燥烟气脱硫工艺[J].电力环境保护,1999(3):59-62.

[5]李晓斐,傅大放,马光.半干法烟气脱硫新技术-粉末-颗粒喷动床技术[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6).

[6]马春元,徐夕仁,李京,等.双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P].国家实用新型专利:99246582.6.

[7]王爱军,祁海鹰,由长福,等.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试验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0,6(4):351-355.

[8]张少峰,赵卷,张占锋,等.喷雾-喷动床半干法烟气脱硫实验研究[J].环境

污染与防治,2004,26(4):288-290.

[9]王淑华,王经,张少峰.双喷嘴矩形导流管喷动床脱硫性能的研究[J].化学工程,2008,36(3):64-67.

[10]张少峰,赵卷,张占锋,等.添加剂对喷雾-喷动床半干法烟气脱硫性能的研究[J].化工环保,2004,24(4):244-247.

[11]郭宏伟,袁佳丽,等.惰性粒子流化床烟气脱硫的试验研究[J].动力工程学报,2010,30(10):793-797.

[12]金轶风.惰性粒子流化床半干法钠碱烟气脱硫研究[D].东南大学.

作者简介:张黎明(1986-),男,山东潍坊,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烟气脱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