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类疾病的不良反应分析

来源:欧得旅游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第19卷第4期

91 ·临床研究·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类疾病的不良反应分析

袁家鹏

(宜昌市优抚医院,湖北 宜昌)

摘要:目的 探讨对精神类疾病患者使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

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共计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原因。结果 经过治疗之后,在不良反应方面,有36例患者表现为恶心,占比为60.0%,有14例患者发生呕吐,占比为

23.3%,有20例患者表现为头痛,占比为33.3%,有28例患者表现为肌肉酸痛,占比为46.7%,有18例患者表现为意识混乱,占比为30.0%,有11例患者表现为二便失禁,占比为18.3%;在患者记忆功能方面,治疗前后的各项评价指标差别不大,P>0.05。结论 结合精神科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并加强对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对于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率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精神科;应用效果;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49.054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j.cnki.1671-3141.2019.4.054

本文引用格式:袁家鹏.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类疾病的不良反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91,104.

0 引言

精神疾病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通常会有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障碍,不但极大影响患者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会为患者家庭、社会增加较大的负担。对于精神类疾病患者,应当加强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

[1-3]

其进行治疗。但是由于精神类疾病发病机制复杂、难以彻底根治等特点,因此临床中开展了许多关于精神类疾病有效治疗方法的研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无抽搐电休克为一种物理疗法,是在电痉挛治疗基础上经过改进的一种精神疾病治疗方法,在病情严重、治疗难度大的精神疾病患者中

[4]

较为常用。本研究对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进行了探讨。

60例患者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时间均为2周,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

1.3 观察指标

(1)患者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之后的不良反应,该指标使用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进行评价统计。(2)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后的记忆功能比较,该指标使用韦氏记忆量表(wechsler memory scale,WMS)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为再认、联想、图片、背诵记忆几方面,每项满分均为1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记忆功能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统计学处理工具使用SPSS18.0软件,其中(±s)表示计量资料,检验方式为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

2

P<0.05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方式为χ检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区间为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研究对象为本

院收治的60例精神类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方案。入选患者中,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34例(56.7%)、26例(43.3%),年龄26-60岁,平均(42.9±4.8)岁;ASA分级:Ⅰ级和Ⅱ级患者分别有28例、32例;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共23例,抑郁症患者共22例,躁狂症患者共15例。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明确诊断,且将存在脑部器质性病变、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情况的患者排除在外。

2 结果

2.1 入选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对TESS表结果进行统计,显示患者接受无抽搐电休克

治疗后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痛、肌肉酸痛、意识混乱、二便失禁等,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2 入选患者治疗前后记忆功能评分比较

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患者各项记忆功

P>0.05,能评价指标评分均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记忆功能

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详情见表2。

1.2 研究方法

表1 60例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例数(n)占比(%)恶心3660.0呕吐1423.3头痛2033.3肌肉酸痛2846.7意识混乱1830.0二便失禁1118.3表2 60例患者治疗前后记忆功能评分情况[(±s)/分]时间治疗前治疗后P例数6060 再认记忆8.29±1.588.18±1.64>0.05联想学习8.35±1.618.27±1.53>0.05图片记忆7.32±2.117.48±2.09>0.05背诵记忆8.47±1.538.34±1.62>0.053 讨论

无抽搐电休克又称为改良电痉挛治疗,是指在给予患者通电治疗之前,先对患者使用肌肉松弛剂,之后再通电利用电流对大脑进行刺激,使患者丧失意识,处于休克状态,这是治疗精神类疾病的常用方法,但是在治疗后患者常会出现各

[5]

种各样的不良反应。现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关原因分析总结如下。

3.1 恶心、呕吐、头痛

这是无抽搐电休克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本研究恶心、呕吐、头痛发生率分别为60.0%、23.3%、33.3%。分析原因:电刺激会导致患者的交感肾上腺系统、迷走神经系统被激活,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速,从而发生恶心、呕吐;而电刺激作用于患者的颞肌,可引起脑血管收缩等情况,加之麻醉药物所产生的作用,使患者治疗后会

(下转第104页)

投稿邮箱:sjzxyx88@sohu.com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104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4

参考文献

[1]  高照莲.帕罗西汀联合劳拉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观察[J].中

国处方药,2015,13(03):72-73.[2]  董海燕,石丹丹.帕罗西汀联合劳拉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46例效果

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8):116-117.

[3]  侯纪洪.帕罗西汀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15,47(11):38-39.[4]  王小蓉,罗小兰,陈娅,等.帕罗西汀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癫痫相关

性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J].世界临床药物,2016,37(04):258-260,269.[5]  刘玉萍,于法平,刘玉珍.帕罗西汀联合放松疗法治疗焦虑症35例临

床分析[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9):57.

[6]  韩妍.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分

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4):121-122.[7]  杨晓曦,熊炜.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11):76-77.[8]  李静.舍曲林联合舒眠胶囊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J].

中西医结合研究,2016,8(2):86-87.

3 讨论

研究显示,焦虑障碍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于其

具体发病原因,目前尚无明确的解释,可能与外界环境因素、自身的性格、认知能力、疾病等诸多因素有关[5]。存在焦虑障碍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无明确缘由的紧张担忧、坐立不安、心悸、手抖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会对患者的

[6-8]

工作、社会交往等都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一旦发现存在焦虑障碍,应当积极进行治疗。临床中治疗焦虑障碍的主要方法为药物治疗,但是对患者使用常规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虽然可以取得一定效果,但远期疗效常不理想,且具有较多的药物副作用,使得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较差,而寻找治疗焦虑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成为了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对焦虑障碍患者使用常规治疗药物帕罗西汀的基础上加用了舒眠胶囊。舒眠胶囊为一种中成药,具有舒肝解郁、宁心安神的功效。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帕罗西汀联合舒眠胶囊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疗效更加显著,明显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的对照组。该治疗方案对焦虑障碍的治疗效果较好。

(上接第91页)

有头痛表现[6,7]。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4):210.

[2]  孙静.无抽搐电休克在临床精神科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

息,2016,22(16):23-24.[3]  胡玲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患者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

文摘,2017,17(56):135.[4]  王茜,李炎,李云云,等.精神科住院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应用状况[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34(11):978-981.[5]  潘小芳,陈海勤.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交接核查表的设计与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4):2221-2222.[6]  黎群.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在精神科应用的效果体会[J].吉林医

学,2015,36(07):1427-1428.[7]  张成盛.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在精神科的作用与意义及醒脉通

~Ⅳ型电痉挛治疗仪常见故障排除方法[J].中外企业家,2018(02):206-207.[8]  庞娜,石丽杰,张威,等.静注艾司洛尔预防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不良反

应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1):114-115.[9]  鲁娜.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伴顽固性幻听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安全和有效

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5):55-57,61.[10]  李予春,李强,冯砚国,等.丙戊酸钠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老

年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5):56-58.

3.2 肌肉酸痛

本研究肌肉酸痛发生率为46.7%(28/60),使用肌松药物琥珀胆碱40-50s通电为11例,30-40s通电为17例。分析原因:可能与琥珀胆碱的起效时间有关,因此患者接受电休克治疗的时间应当选择在使用琥珀胆碱60-90s左右,为

[8]

琥珀胆碱的最佳起效时间。

3.3 意识混乱

本研究意识混乱发生率为30.0%。分析原因:可能与电刺激改变患者脑组织结构相关,此外,还可能与治疗前服用大量抗精神病药物、较严重的心理负性情绪、治疗前有缺氧、

[9]

低血糖等情况有一定关系。

3.4 二便失禁

本研究此类情况发生率为18.3%。分析原因:可能与肌

[10]

松药物用量大有关。

综上所述,加强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不良反应及其发生原因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提供更多临床治疗参考依据。在今后治疗中,应当注意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定合适的治疗时间、电阻、电极放置位置、药物用量,同时加强相应的护理,以使患者的治疗不良反应率有效降低。参考文献

[1]  曹晓燕.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实施效果[J].

(上接第92页)

粗隆骨折的效果。结果表明,与DHS(髓外固定系统)固定方法相比较,PFNA(髓内固定系统)固定方法手术切口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患者

[6-9]

术后恢复效果好。由此可见,PFNA固定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骨折的效果以及安全性均较好。参考文献

[1]  邓智刚.PFNA、DHS在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骨折中的应用[J].临床

医学工程,2013,20(01):55-56.[2]  黄劲东,陈桂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小粗隆骨折的处理[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20):2722-2723.[3]  李芳,罗祖卫.微创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J].中国

药物经济学,2014,9(04):277-278.

[4]  赵红阳,张卫.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进展[J].现代医药卫

生,2014,30(06):875-876.[5]  胡智雅.PFNA治疗24例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

诊断与治疗,2014,25(09):2103-2104.[6]  董俊文.闭合复位PFNA术治疗股骨粗隆骨折对患者骨折愈合和生活

质量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7):21-22.[7]  李华龙,李中心,候江伟,等.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

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淮海医药,2018,36(04):456-458.[8]  谢力.小切口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骨折50例疗效分析[J].大家健

康(学术版),2015,9(16):102-103.[9]  朱添,郝阳泉.消肿化瘀方联合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疗效研

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8):65,67.

投稿邮箱:sjzxyx88@sohu.com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