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七单元导学案

来源:欧得旅游网
第七单元导学案

一、教学简析:

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语文园地中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语文园地”安排的各项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瞻前顾后,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迁移的工作,使本组教材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学始终围绕专题进行。

二、导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生字。正确读写新词等,发现引号的作用。 2.学会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读课文,感受人物的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受到心灵启示,并能付诸于行动。

三、导学重难点:

1.通过读课文,感受人物的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受到心灵启示,并能付诸于行动。

2.学会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四、课时安排: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3课时 26、全神贯注 2课时 27、鱼游到了纸上 3课时 28、父亲的菜园 2课时

语文园地七 3课时 合计 13课时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导学目标】

1.我要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伽利略、辩论、信奉、违背、一磅、拴住、拖着、宣布、固执、比萨城、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4.我要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导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 【导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导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6、8 上课时间:6、10 第92次

【导学目标】

1.我要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伽利略、辩论、信奉、违背、一磅、拴住、拖着、宣布、固执、比萨城、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我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能初读了解课文大意。

【导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导学难点】读中感受课文从伽利略的身上明白了什么? 【预习任务】

一、课前充分自读课文,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

解,达到正确流利,能正确的识写生字生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我要把课文读流利,并且能下面的字加上选择正确的读音。 违背(wâi wãi) 胆大妄为(wàng wǎng) 固执(zhì zhí)

着地(zhuï zháo) 更正 (gēng gâng ) 的确( dí de )

2.我能正确的区分下面的形近字,并组词。

辩( ) 辨( ) 辫( ) 掰( )

奉( ) 捧( ) 棒( ) 秦( )

3.我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并说话。 信

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胆大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这节课我们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 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看戏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一)自读目标:(出示多媒体课件)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他是什么时期的哪国人?

3.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按什么样的顺序叙述的? (请你用上“先„„然后„„接着„„最后„„”叙述) (二)重点词语:(检查预习)

(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

我要默读全文,画出使我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伽利略是( )世纪( )伟大的( )。在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 )”。他敢于向真理挑战,通过实验使大家明白对科学要尊重,但不应( )。

1.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 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初步交流。 3.自主读书,诱导感悟

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朗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下 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互读。(学生自主 读书)

4.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 四、有感情的再读课文。 (一)我来与同学合作学习 1.互读字词 2.互读课文

3.谈谈课文主要内容交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个实验是谁做的,在什么情况下、什么地方、怎样做的?

4.我与同学交流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资料: (二)交流探究

1.通过读课文,我认为伽利略是一个( )的科学家,因为(从课文中找理由)

2.伽利略的这个试验证明了铁球往下落的( )跟 ( )没有关系。

围观的人惊讶的原因是:( )原以为( ) 没想到 ( )。

3.我能说一说“一个事实,两个相反结论”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研读第三自然段,以公式法、图示法、描述法等进行说明)

4.他的试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要到比萨斜塔上来做公开试验呢? (三)拓展思维:伽利略的实验使大家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后达标:

1.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反义词,并抄写下来。

-------------- ------------- ------------- ---------- 2.我会填

“辩”字的结构是( )部首是( )音节是( )组词( ) “释”字的部首是( )音节是( )组词( )。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6、8 上课时间:6、11 第93次

【导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3.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导学重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导学难点】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导学过程】 一、导入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全都是对的。为什么?

“才”是指( )和“原来”是指( )。

二、小组合作探究

1.读中感悟,事实胜于雄辩。

2.我要自读课文2—5段,边读边思考 。

A、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这里连用了两个反问句,充分地反映了什么?----------------------------------。 B、伽利略的疑问是怎么产生的?

C、伽利略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是怎样进行试验的?别人有那些反应?

三、拓展:升华情感,体会写法

1.教师范读第五、六自然段。学生思考:比较一下试验前后人们态度的 变化。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这个著名的试验。(出示 投影,比较人们的态度的变化)

试验前 试验后

态度变化:(胆大妄为,固执,会让他丢尽脸 忍不住惊讶地叫了起来。) 思想变化:(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做真理 明白了:像亚里士多 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正确。)

2.请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抄写下来,并反复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 会。(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 是愚蠢的行为)

3.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公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 的是使从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请 同学们再默读课文,看课文是通过怎样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 (学生默读勾画)

4.交流。如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

5.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四、拓展延伸

1.搜集有关伽利略的科学小故事。 2.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做

------------------------------------------------------------。 五、小结感悟

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伽利略为求真理执著的科学精神。 六、课堂检测

1.我联系生活实际谈理解:“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才”说明 ----------------------- “大”说明 ---------------------我体会到__________ 我还能举个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布置作业

(1)读拼音,写词语。

xuān bù xīlà zhé xué zhēn lǐ huāiyí gù zhí ( ) ( ) ( ) ( ) ( ) ( ) (2)给下面的字各组两个词。

释( )( ) 授( )( ) 执( )( ) 称( )( ) 宣( )( ) 腊( )( )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如果„„就„„不管„„还是„„不是„„而是„„

①( )有人说伽利略胆大妄为,骂他固执,但伽利略()毫不动摇,坚持要进行公开试验。

②伽利略通过试验证明: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来,( )一先一后着地,( )同时。

(4)照样子扩句,使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例:伽利略是科学家。

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是十七世纪伟大的科学家。 ①河水流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树结满果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晓伟是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同步练习

备课时间:6、8 上课时间:6、11 第94次

一、看拼音,写汉字。

biàn fèng wéi shuān sà ( )论 信( ) ( )背 ( )住 拉( )shì xuān wàng lüè tuō 解( ) ( )布 ( )想 伽利( ) ( )住二、辫子组词。

忘( ) 违( ) 拖( ) 磅( 妄( ) 伟( ) 托( ) 榜( 三、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Zháo ( ) gēng ( ) de ( ) wãi( )着 更 的 为

Zhe ( ) gâng ( ) dí ( ) wâi( )四、把使用不当的词语划去。

) ) 1.17世纪,意大利的许多人都(信奉 信任)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2.他(违反 违背)了十年前对朋友的誓言。 3.这个小男孩是个十分(固执 固定)的孩子。 五、把下列字换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并造句。

例:梅(海) (大海)一望无际的大海是我向往的地方。

施 ( ) ( )—————————————————— 。 栓 ( ) ( )—————————————————— 。 六、查字典天空。

1.“奉”是 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奉”在字典里的解释有:A。给;献给;B。接受;C。信仰;D侍候;E。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时。

在:崇奉“一词中应选释义---------------;在信奉一词中应选释义————易和“奉”想混淆的字有———— 、————。 七.在正确的字下画“ ___ ”。

省(格 略) 争(辨 辩) 英(镑 榜) (格 略)外 分(辨 辩) (镑 榜) 晚 门(栓 拴) (施 拖)肥 解(择 释) (栓 拴)住 (施 拖)拉 选(择 释) 八、将下列句中画线的部分用词语代替。

1.那时候,人们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不允许改变的真理。( ) 2.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毫无顾忌的胡作非为。” ( ) 九、把词语送回家。 信奉 信任 信服 1.这些论据令人( )。

2.同学们非常( )王小红,所以都同意她当班长。

3.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 )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 十、排列句序。

( )年轻的伽利略却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了怀疑。 ( )伽利略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词公开试验。

(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 )伽利略带着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是说错了。

(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

( )伽利略在斜塔删做的试验使大家明白,亚里士多德的话也不完全都对的。

十一、课文精彩内容回放。

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1.伽利略的这个试验证明了铁球往下落的_______跟铁球的________________ 没有关系。

2.围观的人惊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原以为两个铁球___________ ,但看到的却是___________ 。 (2)原以为胜利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事实证明却是___________ 。

(3)原以为无情的事实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无情的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这句话的意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给你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给下列广告词改错。

消炎药广告词: 快治人口———(脍炙人口) 热水器广告词: 随心所浴———( ) 止咳药广告词: 咳不容缓———( ) 摩托车广告词: 骑乐无穷———( ) 营养液广告词: 口蜜腹健———( )

十三、阅读体验,任选一题完成。

1.布鲁诺是16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和伽利略一样,敢于挑战权威。为了坚持科学真理,甚至现出了宝贵的生命。1600年2月17日被绑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请你读读有管布鲁诺的故事,再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写一篇读后感。

2.搜集你感兴趣的科学家的故事,认真读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6*全神贯注

【导学目标】

1.我要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我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列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导学重点】读中感悟“全神贯注”的含义。

【导学难点】体会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和写法。 【导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6、9 上课时间:6、12 第95次

导学目标:

1.我要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我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列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预习任务】

1.把课文读两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课文那些段落讲出了这个故事? 3.找找课文中能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想像罗丹的心理活动。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最后一段的感受。

【导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同学们,从刚才的游戏中我们不难发现,要想做好一件事,除了反应快以外,还需要我们把全部精神集中在一起。

2.我知道“全神贯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换个词还可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神贯注的人是谁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

3. 我们要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罗丹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逐段读课文,检查字词正因。(生生评价)

2.把课文读两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课文那些段落讲出了这个故事? 三、合作探究

(一)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我知道这篇课文是按照___________顺序来写的,故事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划出描写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并读一读。

3.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作风深深打动了我,我要填写给我印象深刻的句子。

语言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动作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就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讨论理解问题3、4自然段:

1.找找课文中能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想像罗丹的心理活动根据学生反馈情况,随机出示相应句子体会“全神贯注“的精神:

(1)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

句式训练:他一会儿上前是为了( ),一会儿后退是为了( ),嘴里还说(:“ 。”)

(2) 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你从他异样的目光里看到了什么?

(3)一刻种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你看罗丹时间越长却越有劲,你觉得奇怪吗?感受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

(4)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完全消失了。 在他眼里只有什么了?“像喝醉了酒一样”这句话你能用一个成语来表达吗?

(5)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2.出示最后一段,突破难点

茨威格虽然被罗丹锁在工作室,但却深受感动,他亲眼目睹了罗丹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浑然忘我的工作态度,深受启发,他说:“那天„„就应该全神贯注”

(1)齐读这段话。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四、拓展延伸:

1.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2.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哪些事情需要全神贯注,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

26*全神贯注

精益求精

罗丹 严肃认真 如痴如醉

五、课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yāo qǐng zhì yǒu

小灵明天要过生日了,想( )她的( )以及一些比较要好的同学来参加

yí biǎo

她的生日聚会。我很高兴,到时候我要注意( ),不能让小灵扫兴。在放学路上,

jī lǐ gū lū

我和笑笑( )的商量着送小灵什么礼物,听说 chī mí

她很( )周杰伦,

suǒ

我们准备送她一个有周杰伦照片的带( )的笔记本。 2.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完成练习。

读罗丹工作时全身贯注的语句,完成下列练习。

(1)这些句子紧紧抓住罗丹修改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具体展示罗丹忘我工作的情形。

(2)我读了《全神贯注》这篇课文,我明白了做事 的精神。

六、课后练习设计

1.选择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2.将自己的名言做成书签,送给你的好朋友。

3.模仿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写罗丹在全神贯注地工作时,茨威格在做些什么。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全神贯注》同步练习

备课时间:6、9 上课时间:6、15 第96次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邀请(yǎo yāo) 挚友(zhì zhí) ..痴迷(chī cī) 仪态端庄(yī yí) ..二、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 )

2.仔细地看。 ( ) 3.一个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端正庄重。( ) 4.自作主张,直接行动。 ( ) 5.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 ) 三、选择义项。

1.注:①灌入;②(精神、力量)集中;③解释字句的文字;④记载; 大雨如注( ) 注册( ) 注解( )全神贯注( )

2.名:①名字,名称;②名字叫作;③名义;④名声;⑤有名声的;⑥说出;⑦量词

莫名其妙( ) 世界闻名( ) 名医( ) 一名工人( )

姓李名红( ) 命名( ) 3.触:①接触,碰;②触动,感动

一触即发( ) 感触( )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完成练习。

1.只见罗丹一会儿 ,一会儿 ,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

谁 ;忽然眼睛闪着 ,似乎在跟谁 。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

地 „„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有劲,情绪 了。他像 ,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 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这段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罗丹 的情景,表现了罗丹 。

2.“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

我 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 ,而且 ,就应该 。”这段话

是 说的,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你的对最后一句话的体

会: 。 五、读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再造句。

1.法国大雕塑家罗彤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他家里做客。饭后,罗丹带着这位挚友参观他的工作室。 ..含

义: 。 造

句: 。 2.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 ..

义: 。 造

句: 。 六、加标点。

1.罗丹自己端详一阵 却皱着眉头 说 啊 不 还有毛病 左肩偏了点儿 脸上 对不起 请等一等 他立刻拿起抹刀 修改起来 2.茨威格莫名其妙 赶忙叫住罗丹 喂 亲爱的朋友 你怎么啦 我还在屋子里呢

3.同学们正全神贯注地听着音乐 你不要打扰他们 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罗丹是法国大雕塑家,他的朋友茨威格是法国大作家。 ( ) 2.罗丹把茨威格锁在工作室里,径自走出门去。( ) 3.“径自”就是“直接”的意思。 ( ) 4.“端详”的近义词是“安详”。( ) 5.《思想者》是罗丹的作品。( )

6.“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茨威格的名言。( ) 八、读读下列句子,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A.用于说话中间,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B.用于引文的省略 C.用于列举的省略

1.罗丹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 2.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 3.“呜卟,呜卟,呜„„”( )

4.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 )

5.只见蓝天白云之下,一架架风车在慢慢地转,一群群牛羊在悠闲地吃草„„这样的景色真让人着迷。( ) 九、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运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地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1.写出5个描写罗丹动作的词语。

————————————————————————————————— 2.文中的“ ”表

示 。 3.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 4.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 十、罗丹工作时注意力集中,甚至忘记了自己好朋友的存在。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

————————————————————————————————— —————————————————————————————————

27、鱼游到了纸上

【导学目标】

1.我要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我能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导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6、 10 上课时间:6、15 第97次

导学目标:

1.我要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预习任务:

1.我要自读课文,读后我知道课文是按照( )的顺序,以一位青年人“特别”的( )为线索,随着“我”对他的认识,一位( )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2.比一比,并组词,我能填正确。

徽( ) 哑( ) 撤( ) 绣( ) 微( ) 亚( ) 澈( ) 锈( ) 挥( ) 罢( ) 笼( ) 狗( ) 辉( ) 摆( ) 聋( ) 苟( ) 3.我能根据意思写出下列词语。

A、泉水像玉石一样晶莹清澈。 ( ) B、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 ( ) C、融合在一起。 ( ) D、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愉快。 ( ) 导学过程 【课前互动】

1.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老师想让大家做个小游戏,叫作“反动作练习”,想不想试试?听清老师的要求:老师说动作,你要做得与老师说的动作相反。明白了吗?比一比,谁的耳朵灵、谁的反应快。

2.好,注意力集中,我们开始啦!(举左手--举右手--抬头—起立—坐下) 3.游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一、课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7课。板书课题:鱼画到了纸上,看到课题你想说些什么吗?鱼究竟能不能游到纸上呢?我们认真读完之后,再下结论。

二、初读感知,联系上下文认识字词。

1.指名读课文(生学会聆听并做评价)教师适时给与评价。 2、集体纠正字音。

三、合作探究:(细读感悟 生成情智)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这个观鱼人特别在哪里?

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四字词来形容青年的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疑:(课件出示)

1.这位年轻人为什么能把鱼画得那么鲜活,逼真?请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2.怪不得呢!课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生可以相互补充)

3.真是如痴如醉呀!简直到了不知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的地步了。如此的专注、用功,当他看到作者写了个他的“鱼游到纸上来啦”时是怎么回答的?

4.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因果关系。因为那位青年经常忘我的到玉泉观鱼,在心中已经有了金鱼的鲜明形象,所以他才华得出活灵活现的金鱼。)

5.小结:真是胸有成“鱼”呀!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好品质?

生自由交谈:(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四、拓展延伸:

如果你也是鱼缸旁的一位观赏者,你想对青年说些什么?从 这位青年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五、课堂检测:(课件出示) 六、作业

《练习册》第26课第二、三题。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6、 10 上课时间:6、16 第98次

导学目标:

1.我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我能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预习任务:

熟读课文,感悟青年“看鱼”与“画鱼”部分。 导学过程: 一、回顾巩固

我能用一段话概括文意。 二、交流展示

(一)品读“看鱼”部分,感受青年的专注

A. 谁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教师适时给与评价) 。

B.老师相信,当你读这句话的时候,你一定会特别留意其中的某些词语吧,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老是、静静地、呆呆地、)

“老是“是什么意思?能给他换一个词吗?经常、总是。(对,并非偶然的。)

“呆呆的“是不是说他在发呆啊?(看鱼看的入神)

请问,什么是静静地看?(很安静地看)你真会思考!静静地看也是说明看的安静、入神。因此这两个词是对青年的什么描写?(神态)从神态中我们感受到什么?(看鱼看得专注、认真、忘我)

大家有到公园看金鱼的经历吗?你是怎么看的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而青年却是———静静地,呆呆的看,入神地看。想想青年看鱼的神态,你想说什么?(指明回答)

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读读这句话。(生作评价)

我们来合作读:师读生接:从我的引读中,你在朗读技巧上有什么启发?(静静地、读的轻一点,慢一点。)

我们齐读。

(二)品读“画鱼”部分,感受青年的投入

孩子们,课文里还有一处描写同样用上了“静静地”这个词,请大家赶快找找看(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中先出现这一句)

过渡:他是怎样安静、忘我地作画的呢? 三、小组合作学习:

下面我们分小组交流:(1)找出青年画鱼的句子,想想你体会到什么?(2)说说怎样才是“工笔细描”?怎样才是“挥笔速写”? 全班交流:生读句子 你体会到什么?

我们能从课文中提炼关键词吗?(一丝不苟)你觉得青年画鱼的情形和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中的那个人物相似?(师提示:一会上前,一会后退,嘴里好像叽里咕噜的说着什么)那你还能感受到青年的什么呢?(全神贯注) 怎样才是“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呢?

把这个句子颠倒过来:把_______________就是工笔细描_______很快_________________就是挥笔速写。

大家可以借助图片来理解:课件出示:金鱼图(清晰显示金鱼身上鳞片的图)这是一幅金鱼图(指金鱼身上的鳞片),你看,这细细的鳞片,需要细细地画,一丝不苟地画,就叫——工笔细描,因为画得细致,所以读得——慢,谁来读读? (一)细读感悟

1.我要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告诉我们他去哪里观鱼( ),“认识”和“特别”为什么加引号,在文章里找到,用“ —— ” 画出来。

2.课文三次提到鱼游到了纸上。

第一次( )从小姑娘的( )感受到( )。 第二次( )从那位青年有时( );有时( )。 以及融为一体感受到( )。

第三次( )从青年的话里我们感受到青年( )。 3.青年画的鱼游到了纸上是因为他看的( )画的(

),我要用“ ”画出来,并抄写在摘抄本上。

4.小组交流: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有什么关系? 评价:画的真认真啊,真细致。

(指金鱼尾巴)有时需要先将鱼的轮廓和主要特征先画出来,所以要快。谁来读读。

引导读:让我们透过朗读去感受一下一条条活生生的小鱼“游”到了他的画纸上的过程。

③感悟:孩子们,无论工笔细描还是挥笔速写,这些不同的绘画技法无声地向我们传递着同一个信息,那就是什么呢?从青年画鱼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什么?————(青年画鱼的专注、认真、画技高超、画得很熟练。)好一个画技高超。(板书)

点题:所以旁边的孩子惊奇地叫道:(哟!金鱼游到纸上来了) 谁能你惊奇地读读?

“游”字说明什么?(青年画画栩栩如生,就跟活的一样) (二)感悟“勤奋”“坚持不懈”

1.这么高超的画技,青年有什么秘诀吗?请大家快速阅读作者和青年智商交谈的部分,找一找。

句子三: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句子四: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了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过渡:他静静地看鱼坚持了多久?完整地告诉我吧。是——一年多里每个星期天的一整天。忘了吃饭,忘了回家,我们用哪一个成语能形容他?(废寝忘食)

由此,你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青年?(坚持不懈、勤奋)

2.生畅谈后,师推进:此刻,你还觉得青年只是用眼睛在看鱼,用手在画鱼吗?(不,不止,他是——用心在看、用心在画啊!)。老师贴板书:用心。

四、扩展思维,深化情智。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一定也和老师一样,情不自禁地被聋哑青年那勤奋专注的形象所吸引,不由自主地被他物我两忘的品质所打动,那么

作者是怎样通过观察和描写,把画鱼青年刻画得如此生动传神的呢?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自己的发现。

(作者不仅仔细观察,认真看、仔细听,而且在描写时注意通过外貌、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青年人的执著与专注)

2.小结:看来作者确实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但观察细致入微,抓住人物特点,而且描写生动具体,才写出这样打动人心的好文章。那么我们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3.下面让我们一起插上想象的翅膀:还记得围观人中小女孩的惊呼吗?此刻,如果你也在围观的人群中,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两个人物,仿照文中作者刻画人物的这些方法动笔写一写。

课件提示: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不住点头,称赞“:( )! 一位青年( ),赞叹道:“( )!”一位阿姨 ( ),夸奖道:“( )!” 一群孩子 ( ),叫道“:( )!”

4.学生思考想象。

看来,这要我们有心,我们也可以变出神奇的魔术,让鱼游到纸上,希望这节课之后,希望大家都带着一颗坚持不懈、勤奋、专注、执着的“心”走向学习与生活,去迎接挑战,去触摸成功,因为——(课件中出现:成——源于心,始于行。) 【板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

看鱼 专注 认真 画鱼 一丝不苟 画技高超 纸上交谈 坚持不懈 勤奋

五、课堂检测:小练笔

我好想看到了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我要把它写下来。 教学反思:

《鱼游到了纸上》同步练习

备课时间:6、 10 上课时间:6、16 第99次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án gān jìng jiâ huī bǐ xiù huā ( ) ( ) ( ) ( ) chǎng huī lïng yǎ xì zhì jiāo ào ( ) ( ) ( ) ( ) 二、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见底 自( )自( ) ( )来( )去 一丝不( ) ( )心 悦 目 全神( )注 ( )名 其 妙 胆大( )为 专心( )( )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玉泉 ( )的青年 ( )的孩子 ( )地画画 ( )地问道 ( )地说着 四、修改病句。

1. 那个青年在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的画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夏天的小兴安岭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我最爱看民族舞蹈和民族音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理解。

有“怪癖”的作家

走进杰克•伦敦(dūn zūn)的屋子,你会看到一幅奇异的景象。墙上、床头上、镜子上、窗帘上、橱柜(cú chú)上,到处都贴着各式各样的小纸条。这条小纸是干什么用的呢?它们是杰克•伦敦的“宝贝”,是他创作的材料库。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作家,他时时刻刻留心各种各样的事情,稍有心得更随手记在纸条上。日积月累,这些小纸条便成了他写作材料的重要来源。每逢有人到这里做客,总免不了发出这样的感叹:“哎,这真是独一无二的装饰品啊!”

杰克•伦敦的小纸条,内容十分丰富,有美妙的词汇,有观察的记录,有生动的比喻,有名言警句等。每天晚上睡觉前,他总要看一看小纸条;每天早晨一起床,他也总是边穿衣服边看纸条;刮脸时,他也往往边抹肥皂边看纸条。小纸条满屋都是,他干什么都可以看到纸条。这些纸条为他创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经常激发他的灵感,难怪他这么重视这些小纸条。在家里可以看纸条,那么他外出时又怎样呢?他外出时还是形影不离小纸条!他把很多小纸条放在口袋里,只要稍有闲暇(xiá jiā),他就掏出来看。

杰克•伦敦成为一代文学巨匠,小纸条的作用功不可没(mãi mî) 1. 给文中加点的自选择正确的读音,画出“——”。 2. 文中提到的“奇异的景象”是指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杰克伦敦小纸条是干什么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纸条上有些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续写片段。

那位年轻人真勤奋、专注啊!我们班的——和他一样,学习也非常认真,下面让我来给你介绍介绍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父亲的菜园

备课时间:6、12 上课时间:6、17 第100次

【导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描写父亲的语句体会父亲不怕艰辛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品质,并学习这种品质。

3 .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中体会父亲坚韧的品质和对土地的热爱。 【导学重难点】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描写父亲的语句体会父亲不怕艰辛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品质,并学习这种品质。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中体会父亲坚韧的品质和对土地的热爱。

【预习任务】

1. 利用工具书掌握课文生字词。

2.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1.你见过菜园吗?说说菜园是什么样子的?

2.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自己对菜园的了解,那么今天让我们走进父亲的菜园,看看那里是一翻怎样的景色? 齐读《父亲的菜园》 二、检查交流预学情况: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生生评价)

2.勾画出生字词语,将生字注上拼音,小组长检查,全班订正。齐读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疑问,小组收集整理问题。 二、合作交流,点拨释疑

1.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开垦菜园的? 这里作者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2.父亲为什么要在荒坡上开垦菜园?家人的态度如何?父亲的态度又是怎样?

3.现在,父亲的菜园是什么样子的? 4.精读文本

父亲的菜园由一块荒凉的坡地变成了一块碧绿的翡翠, 在这个过程中父亲首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做的?后来呢?(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在书本上批注,然后分小组汇报。)

5.课文中有许多描写父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找一找,画一画,同桌交流,从这些词句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语言积累与运用

选择你最受感动的语段赛读后摘抄下来。 四、拓展延伸

通过刚才我们对重点语句的交流,此时此刻你认为父亲的菜园收获的是什么?收获的仅仅是四季的蔬菜吗?“我”收获了什么?你呢? 整体回顾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课堂检测

1.用“----”画出描写父亲是如何侍弄菜园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2.贫瘠、狰狞是

指 。

难为、拼了命是

指 。

3.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这句话形象的写出这块地经过父

亲 ,由原来的 变

得 ,与周围的荒凉的景色相比,就

像 。这正是父亲 的成果。

4.小组交流课题为什么写“父亲的菜园”,而不是“我们的菜园”? 六、作业

《练习册》第28课第一、二、三题。 板书设计:

28父亲的菜园

荒凉的坡地 → 精心伺候 → 碧绿的翡翠 ↓ ↑ 勤劳执着

开荒垦地 拾粪肥地 不畏艰辛 ↓ ↑ 坚持不懈 垒石填土 → 豌豆肥田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

导学目标: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导学重点:

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语句通顺,内容清楚具体。 导学难点:

结合口语交际与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 导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导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备课时间:6、14 上课时间:6、18 第101次

导学目标:

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预习任务:

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痴如醉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二、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她)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三、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全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的内容是否清楚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浓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的建议,重说某一部分内容,也可据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四、拓展延伸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课时(习作)详见作文教案

备课时间:6、14 上课时间:6、18 第102次

第三课时(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备课时间:6、14 上课时间:6、19 第103次

导学目标:

1.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2.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3.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预习任务:

1.认真读一读“我的发现”。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2.读准读熟“日积月累”,理解词语意思,背一背。 3.认真读“成语故事”,想想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导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引用、特殊的含义和表示否定,特定的称谓)

3.再翻阅学过的课文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4.想想你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是否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都是描写精神意志的;第三行的两个意思相反,第四行从反面写缺乏意志的后果)

3.自选一个成语说说意思。

4.多种形式开展读的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三、成语故事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并练习用成语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第七单元复习题

备课时间:6、14 上课时间:6、23 第104--105次

一、看拼音写汉字。(8分)

wéi bèi jiě shì biàn lùn gù zhí ( ) ( ) ( ) ( ) qīng chè xiù huā lïng yǎ huī shǒu ( ) ( ) ( ) ( ) 二、在加点字正确的音节下面画“—”。(6分)

邀请(yāo yiǎo) 痴迷(zhī chī) 港湾(gǎng xiàng) ... 婴儿(yīng yìng) 榨干(zhǎi zhà) 诱惑(xiù yîu) ...三、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蜓生 碧绿 寻常 新鲜 B.厂微 辩论 信奉 境界 C.教授 栏杆 容许 杰作 四、选兵选将,各就各位。(6分)

如果„„就„„ 不但„„而且„„ 即使„„也„„ 1.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 )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 )应该全神贯注。

2.( )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打哲学家,( )有犯错的时候。 3.父亲( )开出了一块坡地,( )种出了绿油油的蔬菜。 五、小聪明,考考你。(16分)

1.写出四个形容目标坚定、不懈努力的词语。(4分)

2.写出四个批评缺少恒心和毅力行为的词语。(4分)

3.根据你对句子的理解,写出句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4分)

(1)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 ..

(2)在我们这里要找一块可以当菜园的地,是相当困难的。( ) ..4.缩写句子。(4分)

(1) 菜园里长出了一片绿绿的豌豆。

(2) 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3分)

1.伽利略带着对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话的 ,反复做了 ,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 。两个不同重量跟铁球的 没有关系。

2.“他 的身材,长得很 ,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 。”这句话出自课文 ,是对 的外貌描写。

3.“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 七、阅读。(24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咋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

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 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一丝不苟: 2. 从选文中找出描写青年画画时的句子,用“ ”画下来。(2分) 3. “金鱼在纸上游动”是指 4. 这位青年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写一下。(3分)

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 ,铁球往下落的

己。”大家赞叹什么?

(二)课外阅读。(14分) 鲜花

又是一年花开时,学校新来的女老师接到一个任务,就是放学后照看一下,校园西南角的花坛。校长说:“孩子们放学后会来偷的。”

“偷?”二十一岁的女老师想象不出校长怎样会对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用上这个词。

放学后,女老师来到花坛边,望着万紫千红的鲜花,深吸了一口气,陶醉在一片清香中。忽然,她发现一个小男孩躲在墙角探头探脑地朝这边看。“你过来!”女老师招招手,小男孩过来了,是一个二年级的同学。 “你怎么不回家?有什么事吗?”女教师问。

“我„„我想„„我想要一枝花。”小男孩支支吾吾地说。

“你想要哪一枝?”女教师微笑着,拉着小男孩的手,来到花坛边。小男孩看了一会儿,指着一枝鲜艳的玫瑰,说:“这一枝,行吗?”“好,这枝花属于你了!”女老师真诚地说:“但是你准备怎么办?如果你把花留在这里,它还能开好几天,别的小朋友也可以来看;如果我现在帮你摘下它,你就只能玩一会儿了。你打算怎么办?”

小男孩想了想,说:“我把它留在这里,明天我再来看它。老师,你要帮我看好啊!”女老师微笑着点点头。

第二天傍晚,有二十多个孩子来找女老师,等着要一枝属于自己的花儿。他们同那个小男孩一样,都同意把自己的花留在花坛里。

鲜花盛开最美的那一个月,女教师把学校花坛中所有的鲜花都送给了可爱的孩子们,却没有发生类似往年常被偷走的事情。相反,一群孩子放学后总会积极地帮她照看花儿,一直到深秋,鲜花和绿叶全部枯萎,孩子们还在期盼着自己的花儿明年再开放。

1.用“\\”划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3分) 照看(kàn kān) 帮我看好(kàn kān) ..

2.往年孩子们为什么老爱偷学校花坛里的花?(3分)

3.新来的女老师照看花坛后,孩子们又为什么不偷花,反而帮着老师照看花

呢?(4分)

4.这篇文章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4分)

八、习作小课堂。(24分) 题目:我成了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写清楚你打算干一番什么事业,如何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