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之后,大规模的政治招贴创作与发行逐渐停止;进入90年代,具有现代平面设计特征的招贴开始成为主流。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同步,来自港、澳及台湾地区的设计力量融入,与内地的设计作品共同形成20世纪中国平面设计的整体格局。这些新招贴不仅服务于各项社会及经济活动,同时努力寻求表达设计师文化立场的语言形式,增强了中国平面设计参与全球传播的流动性与沟通效能。
在这一单元的展览中,深圳设计脱颖而出,成为引人瞩目的设计团体,在此次展出的100余件经典海报作品中,有40件出自深圳设计师之手。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真正进入现代平面设计的阶段,随着商业的发达,中国设计师对视觉传达、对西方现代设计的理解都产生了变化。深圳设计师陈绍华是这一过渡时期的代表设计师。他也是此次展览中唯一一个在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都有作品展出的艺术家。陈绍华画过宣传画,他的宣传画曾经在全国美展上获得金奖。同时他也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平面设计的拓荒者,他早期的作品体现了过渡时期的特色,既有现代设计元素,也有宣传画的痕迹。
“公民·时代”单元增加了很多2000年之前的设计作品,其中不少是在“92平面设计在中国展”中获奖的作品,这也是此次展览与北京展览最大的不同之处。这些作品的收集整理工作非常艰难,由于当时很多作品是手绘完成,并没有保留下来,为了更完整地体现中国平面设计在这一时期的面貌,工作人员对一些作品进行了复制。
值得一提的是,和很多设计展览相似,此次展览的海报作品多是设计师参赛作品,而不是他们的商业作品。黄治成说,在中国,好的设计往往未必有好的市场。大牌设计师一般是靠在专业设计展中获奖来奠定自己的专业地位,而商业作品则往往无法体现设计师的专业水准。这也是设计展难见商业作品的最大原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