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行政组织目标概述
一、行政组织目标的含义
组织目标核心内涵包括以下几点:
1、组织目标对于组织成员的活动具有公共指向性。
2、组织目标代表着一种未来状态。
3、实现组织目标需要投入特定资源。
4、组织目标具有评估组织及其成员绩效的工具作用。
综上所述,行政组织目标是指行政组织为了实现特定的未来状态而设定的一种可以激励组织及其成员投入特定资源,并且可以用作组织管理工具的公共导向。
二、行政组织目标的特征:
1、强制性
2、服务性
3、和谐性
4、复杂性
5、动态性
三、行政组织目标的作用:
1、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3、整合作用
4、管理工具作用
第二节 行政组织目标的结构与类型
一、行政组织目标的结构:
1、纵向目标
2、横向目标;
3、外部目标
4、内部目标;
5、战略目标
6、战术目标。
二、行政组织目标的类型:
1、消极性目标(具有较强的限制性作用)
2、积极目标(具有较强的发展性与激励性)
3、经济目标
4、文化目标
5、社会目标。
第三节 行政组织的外部目标与内部目标
一、行政组织目标的二分法
外部目标是行政组织存在与发展的根据和导向,内部目标是行政组织实现外部目标的依托。
二、行政组织的外部目标:
1、维护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是指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的统一、生产行为激励 机制和社
会正义供给制度的有机统一,行政组织追求的社会公平目标应该是终极价值和工具性价值的统一。维护社会公平的机制,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为社会个体享有基本的生存权利提供制度保障。
2、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社会生产效率是对一个社会的生产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的比例关系的衡量。行政组织应致力于协调和平衡对社会公平和社会生产效率的追求,通过特定的制度安排实现两者的和谐共处。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的机制主要有: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政策,调控投资规模和速度,具体运作和监管重大工程项目,提高社会人力资本的存量和质量,协调区域发展,稳定宏观经济形势,改革人事管理体制,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科技进步、加快自主创新步伐等。
3、回应社会公众的要求。回应社会公众的要求是指行政组织通过获取社会公众对政府管理的各种要求,并将这些要求进行整合,然后根据行政组织的实际情况,采取具体行动地这些要求加以满足和实现的行为过程。回应社会公众要求的机制包括:行政组织应当把回应社会公众作为一种理念坚持下来;行政组织应当把回应社会公众要求的目标纳入工作议程中去。行政组织要建立、完善和实施考核机制,系统、双向、开放地考察其回应效果。
4、提供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一般应包括:提供经济基础与各种具体的服务,协调与解决团体冲突;维护公平竞争 ;保护自然资源;向弱势群体提供必需的商品和服务;保持经济稳定等。提供公共服务的机制应有:社会成员通过各种方式向政府表达自己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组织整合这些关于公共服务的需求,制订提供公共服务的政策和计划,安排具体公共项目;最后,以政府行政组织为主通过各种方式执行其政策和计划,管理公共项目。
三、行政组织的内部目标
1、管理资源。行政组织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公共权力、公共资金、办公设备与人员装备,以及相关物质资源、依法代理国家管理的土地资源等。较私人组织最大区别:拥有权力机构赋予的公共权力资源,及其延伸出来的公共权威。
2、绩效管理。是指管理主体通过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和测量标准,对组织成员及组织自身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并据此得出考核结果,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提高行政组织绩效的管理活动。不仅追求效率、效能和效益,还追求公平性、回应性、参与性和公共性。绩效管理的主体一般指行政组织的领导层、上级组织和社会公众。原则主要是:效率与公平并重、效率与民主兼顾,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同步。
3、机关管理。指行政组织的领导及其成员为了优化办公环境,有效实施组织目标而依据相关的规定对机关的财务、设施和设备等实施的管理活动。机关管理的原则:服务、高效、廉洁,科学化,制度化。
4、组织发展。指行政组织为适应内外环境及条件的变化,适时、有效地对组织的目标、结构及组成要素等进行调整和修正。
第四节 行政组织的目标管理
一、目标管理的含义
1、目标管理的内涵:行政组织的目标管理来自对企业管理的借鉴,具有较为明显的效率原则和理性原则,注重可操作化和量化。
(1)杜拉克观点:是“目标”与“管理”的结合,尽量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及量化特
性。“目标”需要具备三个特性(目标是什么,目标如何排序,选择目标的策略),“管理”需要具备四个特性(目标认知,责任与权力,资源整合,目标决策)。
(2)奥蒂奥纳观点:目标管理是程序性的。
(3)韦里奇的观点:从系统工程的视角对目标管理进行了阐述。
目标管理是一项围绕组织目标开展的系统管理活动,它的目的在于提高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效率,它采取的主要管理方式包括目标制定过程中的共同参与、目标执行过程中的责任与控制。
2、目标管理的演进:
(1)从企业组织到行政组织的转变。
(2)目标管理的工具属性的改进,作用和意义包括测量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提高组织效率,整合组织与个目标,重视长期和战略后果,侧重于系统地改善行政组织的效能。
二、目标制定
1、制定组织目标的原则:
(1)民主参与
(2)系统协调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现实可行性
2、制定组织目标的方法与技术:
(1)目标分解法
(2)自下而上的目标综合法
(3)目标滚动法
(4)环境适应法
(5)资源规划法
三、目标执行
1、目标执行的前提条件
(1)组织及其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强
(2)组织认同感强
(3)组织目标得到组织领导的重视
(4)目标明确
2、具体开展目标执行
(1)目标与人力配置包括目标分解和人力配置
(2)目标与组织资源配置包括分析目标的资源要求和配置组织资源。
(3)组织协调与监管,源于目标认同冲突与组织资源紧张需要组织协调与监管。
(4)目标修正包括发现问题和修正目标。
四、目标评估与反馈
1、目标评估。
(1)评估标准:回应性标准;数量标准;质量标准;成本标准,满意度
(2)评估方法:数据分析;现场评估;自我评估;内部评估;外部评估。
2、目标反馈:
(1)奖惩责任人员
(2)提供目标管理信息
五、目标管理的效果分析
1、优点
(1)奖励作用明显
(2)管理成本低
(3)资源配置效率高
(4)有利于组织发展
2、不足
(1)容易偏重于短期目标
(2)设置目标存在困难
(3)管理权变性差
(4)容易导致管理缝隙
3、在行政管理中进行目标管理的注意事项:
(1)适于目标管理的组织和情势
(2)组织的成熟度与组织成员的素质
(3)合理设置组织目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