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8页) ( ) A.澶渊之盟 B.金灭北宋 C.金灭西辽 D.白登和谈 9.(2分)一位姓秦的杭州县令在瞻仰了岳飞墓后写了副对联:“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副对联主要表达了( ) A.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C.对岳飞的无限崇敬 B.对秦松的无比憎恨 D.对南宋灭亡的叹息 10.(2分)诗句“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宋朝时占城稻是从哪个国家引进的( ) A.朝鲜 B.日本 C.越南 D.印度 11.(2分)西藏位处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元代中央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管辖西藏。这一机构是( ) A.西域都护府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理藩院 12.(2分)《水浒传》中有这样的情节:鲁智深曾逛到东京某个地方,这里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他到的这地方应该是当时的( ) A.专营商业的“市”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 B.食客盈门的酒楼 D.好汉比武的擂台 13.(2分)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主流媒体举办了弘扬古诗词和戏剧的活动。如图文字体现的文学应该是( ) 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逃掩了窦娥尸首。 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14.(2分)北京有“明十三陵”,却没有开国里帝朱元璋的陵幕。要想参观朱元璋的陵幕,要到( ) A.陕西西安 B.河南开封 C.浙江杭州 D.江苏南京 15.(2分)被称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三国演义》 16.(2分)小明在暑假期间到北京旅游了一趟,回来后,爸爸考了他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主要修筑于什么朝代?你知道吗?( ) A.秦朝 B.汉朝 C.明朝 D.清朝 17.(2分)中国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这至少可从清朝的疆域版图中得到证明。因
第2页(共18页) 为在清初,其疆域的南端就达到了( ) A.海南岛 B.南海诸岛 C.台湾岛 D.钓鱼岛 18.(2分)以下不属于清朝前期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 A.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B.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C.瓷都景德镇盛产唐三彩 D.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商业网 19.(2分)影视作品折射出历史冰山一角。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两部以明清著名的商帮为背景的电视剧,这两个著名的商帮来自( ) A.浙江、广东 B.安徽、山西 C.山西、江苏 D.广东、福建 20.(2分)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 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大臣组成 B.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C.军机处有严格的保密制度 D.军机大臣裁决军政大事 21.(2分)下列钱币中,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22.(2分)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其中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 ) 第3页(共18页) A. B. C. D. 23.(2分)“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歌曲中唱到的艺术形式是我国的国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该艺术形式是( )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京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4题14分,25题12分,26题12分,27题16分,共54分) 24.(14分)制度创新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表现。请结合如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反映了唐朝在政治上来取了什么制度? (2)元朝在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上有所创新,此制度是什么? (3)明朝对唐元的政治制度又进行了改革,其强化皇权与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25.(12分)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 化灿烂。阅读材料,回
第4页(共18页) 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出现的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材料二 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2)材料二反映了元朝时期各民族出现了什么历史现象?元朝时期开始形成了哪个新的民族? 材料三 美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恩格斯说:“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转入欧洲。” (3)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请列出除火药以外的其它两项重大发明。 26.(12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人物是谁?他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请用史实证明他是怎样使“海波平”的? (2)图二人物曾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距,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请问图二中的人物是谁?请用至少两个史实证明“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 (3)上述两位人物在反抗外来侵略方面有何共同点? 27.(16分)中外交流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05年至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带去中国的大黄、生姜、肉桂等药材;
第5页(共18页) 并从亚非各国带回乳香、龙涎香等特有的珍贵药材。郑和出使西洋时,从苏门答腊等岛带回苏泥、勃青、胭脂石等色种,对明代的瓷器制造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郑和长达28年的航海活动中,还曾到达印度等地。他们带去了中国的丝绸、布缎、棉布等产品,并从印度购回各种布类等物品。 ﹣﹣改编自《中国文化通史•明代卷》 (1)依据材料一的内容,概括郑和下西洋在哪些方面与世界各国加强了联系?(写出两点即可) 材料二 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你认为该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是什么? (3)根据以上探究,请你谈一谈如何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中华文明。 第6页(共18页) 2017-2018学年天津市部分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下列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2分)隋帝国是一个短暂而又辉煌的王朝。其建立者是( ) A.王莽 B.杨坚 C.杨广 D.李渊 【解答】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故选:B。 2.(2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结合所学知识:隋朝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的办法进入政府任职。 故选:D。 3.(2分)唐太宗把图中的大臣喻为知得失的“镜子”,由此可知唐太宗( ) A.提倡节俭 B.勤于政事 C.知人善任 D.善于纳谏 【解答】据图中人物可知,此人物是魏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注意虚心纳谏,重用著名的谏臣魏征,魏征死后,唐太宗认为失去一面重要的镜子。 故选:D。 4.(2分)唐朝时期,日本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批遣唐使团,最多一次有500多人,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两国间的友谊 C.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B.加强两国的经济贸易 D.吸收先进的唐朝文化 第7页(共18页)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对很多国家形成了吸引力,当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吸收先进的唐朝文化。 故选:D。 5.(2分)下列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 A.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B.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唐朝灭亡 D.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 【解答】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这个表述是错误的。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原为起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故选:B。 6.(2分)“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帝王有关( ) A.耶律阿保机 B.赵匡胤 C.元昊 D.完颜阿骨打 【解答】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 故选:B。 7.(2分)在宋辽澶州之战中,力主坚决抵抗的是( ) A.宋真宗 B.宋太宗 C.石守信 D.寇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044年,宋真宗时,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故选:D。 8.(2分)岳飞《满江红》中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直接关联的事件是( ) A.澶渊之盟 B.金灭北宋 C.金灭西辽 D.白登和谈 【解答】“靖康耻”指金灭北宋。1126年,金军乘大雪攻破北宋都城汴京,第二年,金军
第8页(共18页) 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变”。 故选:B。 9.(2分)一位姓秦的杭州县令在瞻仰了岳飞墓后写了副对联:“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副对联主要表达了( ) A.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C.对岳飞的无限崇敬 B.对秦松的无比憎恨 D.对南宋灭亡的叹息 【解答】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岳飞率领南宋军民英勇抗击金军,但最终被秦桧等人迫害而死。岳飞死后,人们将岳飞埋葬于西子湖畔,人们并在坟前塑造了秦桧等人的铜像。这副对联主要表达了人们对秦松的无比憎恨。 故选:B。 10.(2分)诗句“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宋朝时占城稻是从哪个国家引进的( ) A.朝鲜 B.日本 C.越南 D.印度 【解答】宋朝时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在江南推广,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故选:C。 11.(2分)西藏位处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元代中央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管辖西藏。这一机构是( ) A.西域都护府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理藩院 【解答】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故选:B。 12.(2分)《水浒传》中有这样的情节:鲁智深曾逛到东京某个地方,这里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他到的这地方应该是当时的( ) A.专营商业的“市”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 B.食客盈门的酒楼 D.好汉比武的擂台 【解答】题干给出的“东京某个地方,这里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这个描述反映的是当时的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
第9页(共18页)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还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等。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故选:C。 13.(2分)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主流媒体举办了弘扬古诗词和戏剧的活动。如图文字体现的文学应该是( ) 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逃掩了窦娥尸首。 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解答】据图片“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逃掩了窦娥尸首。”可知,文字体现的文学应该是元曲。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窦娥”这一角色就出自这部元曲作品。 故选:D。 14.(2分)北京有“明十三陵”,却没有开国里帝朱元璋的陵幕。要想参观朱元璋的陵幕,要到( ) A.陕西西安 B.河南开封 C.浙江杭州 D.江苏南京 【解答】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江苏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当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要想参观朱元璋的陵墓,应到南京。 故选:D。 15.(2分)被称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三国演义》 【解答】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故选:B。 16.(2分)小明在暑假期间到北京旅游了一趟,回来后,爸爸考了他一个问题,今天我们
第10页(共18页) 看到的长城主要修筑于什么朝代?你知道吗?( ) A.秦朝 B.汉朝 C.明朝 D.清朝 【解答】为了防范蒙古骑兵的袭扰,明朝时期,曾重修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气势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主要修筑于明朝。 故选:C。 17.(2分)中国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这至少可从清朝的疆域版图中得到证明。因为在清初,其疆域的南端就达到了( ) A.海南岛 B.南海诸岛 C.台湾岛 D.钓鱼岛 【解答】在清初,其疆域的南端就达到了南海诸岛。明清时期,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清朝初年我国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基本奠定了祖国版图。 故选:B。 18.(2分)以下不属于清朝前期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 A.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B.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C.瓷都景德镇盛产唐三彩 D.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商业网 【解答】清朝以前,江南盛产稻米,养鱼业已经很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番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清朝前期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瓷都景德镇盛产唐三彩是在唐代。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第11页(共18页) 19.(2分)影视作品折射出历史冰山一角。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两部以明清著名的商帮为背景的电视剧,这两个著名的商帮来自( ) A.浙江、广东 B.安徽、山西 C.山西、江苏 D.广东、福建 【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他们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其中著名的有安徽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故题干这两个著名的商帮来自安徽、山西。 故选:B。 20.(2分)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 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大臣组成 B.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C.军机处有严格的保密制度 D.军机大臣裁决军政大事 【解答】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军机大臣裁决军政大事”。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与皇帝。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故选:D。 21.(2分)下列钱币中,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第12页(共18页)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①出现在秦朝;④出现在唐朝;③出现在北宋;②出现在清朝。由此可知它们出现的先后是①④③②。 故选:D。 22.(2分)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其中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 ) A. B. C. D. 【解答】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其中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红楼梦》,对应图片D.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它以贾府的盛衰变迁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广泛触及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故选:D。 23.(2分)“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歌曲中唱到的艺术形式是我国的国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该艺术形式是( )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京剧 【解答】“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歌曲中唱到的艺术形式是我国的国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该艺术形式是京剧。19世纪中期,在北京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初步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第13页(共18页)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4题14分,25题12分,26题12分,27题16分,共54分) 24.(14分)制度创新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表现。请结合如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反映了唐朝在政治上来取了什么制度? (2)元朝在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上有所创新,此制度是什么? (3)明朝对唐元的政治制度又进行了改革,其强化皇权与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解答】(1)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唐朝贞观时期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来明确中央机构职权及决策程序的。如图所示。 (2)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处理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实行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设立行中书省。 (3)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在地方上取消了行中书省,设立了“三司”。在中央朱元璋废除了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直接对皇帝负责。为了监视官民,朱元璋还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后来明成祖又成立同类机构叫东厂,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故答案为: (1)三省六部制。 (2)行省制度。 (3)①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②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③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④为监视官民,设立厂卫特务机构。⑤改革科举,实行八股取士。 第14页(共18页) 25.(12分)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 化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出现的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材料二 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2)材料二反映了元朝时期各民族出现了什么历史现象?元朝时期开始形成了哪个新的民族? 材料三 美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恩格斯说:“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转入欧洲。” (3)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请列出除火药以外的其它两项重大发明。 【解答】(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经济繁荣的原因主要有,江南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北方农民南迁,带去先进的工具与技术;政府重视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等。 (2)材料中“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反映了元朝的民族融合的现象,元朝时期,西域人大批迁入中国,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 (3)四大发明为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雕版印刷术,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除火药以外还包括,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宋代制成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事业。 故答案为: (1)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2)①民族融合;②回族。 (3)①活字印刷术;②指南针。 26.(12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5页(共18页) (1)图一人物是谁?他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请用史实证明他是怎样使“海波平”的? (2)图二人物曾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距,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请问图二中的人物是谁?请用至少两个史实证明“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 (3)上述两位人物在反抗外来侵略方面有何共同点? 【解答】(1)观察题干图片可知,图一人物是戚继光。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东境内的倭寇。后又进军闽粤消灭了那里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这证明了他使“海波平”。 (2))观察题干图片可知,图二人物是郑成功。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时期,吴国派卫温到过夷洲(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台湾)。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从而证明了“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 (3)戚继光和郑成功都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进行英勇斗争,都属于民族英雄。 故答案为: (1)①戚继光。②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东境内的倭寇。后又进军闽粤消灭了那里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意思相近即可) (2)①郑成功。②三国时期,吴国派卫温到过夷洲(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台湾)。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 (3)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进行英勇斗争;都属于民族英雄。(言之有理即可) 27.(16分)中外交流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05年至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带去中国的大黄、生姜、肉桂等药材;
第16页(共18页) 并从亚非各国带回乳香、龙涎香等特有的珍贵药材。郑和出使西洋时,从苏门答腊等岛带回苏泥、勃青、胭脂石等色种,对明代的瓷器制造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郑和长达28年的航海活动中,还曾到达印度等地。他们带去了中国的丝绸、布缎、棉布等产品,并从印度购回各种布类等物品。 ﹣﹣改编自《中国文化通史•明代卷》 (1)依据材料一的内容,概括郑和下西洋在哪些方面与世界各国加强了联系?(写出两点即可) 材料二 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你认为该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是什么? (3)根据以上探究,请你谈一谈如何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中华文明。 【解答】(1)据材料一“郑和前后七下西洋,带去中国的大黄、生姜、肉桂等药材;并从亚非各国带回乳香、龙涎香等特有的珍贵药材。”“郑和出使西洋时,从苏门答腊等岛带回苏泥、勃青、胭脂石等色种,对明代的瓷器制造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郑和长达28年的航海活动中,还曾到达印度等地。他们带去了中国的丝绸、布缎、棉布等产品,并从印度购回各种布类等物品。”可知,郑和下西洋在医药学、制瓷业、纺织业方面与世界各国加强了联系。 (2)据材料二“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厉限制海外贸易。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据以上探究可知,为了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中华文明,应坚持对外开放,吸收不同文明成果,弘扬和传播中华文明;不能固步自封,要积极吸取先进文明;物质的繁荣有利于增强文化的自信等。 第17页(共18页) 故答案为: (1)医药学;制瓷业;纺织业。(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①政策:闭关锁国(或严厉限制海外贸易)。②危害:导致了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结合材料回答也可: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言之有理即可) (3)坚持对外开放,吸收不同文明成果,弘扬和传播中华文明;不能固步自封,要积极吸取先进文明;物质的繁荣有利于增强文化的自信。(言之有理即可) 第18页(共1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