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8届高三人教版生物二轮复习45分钟单元综合训练卷(11)(考查范围:第11单元)

2018届高三人教版生物二轮复习45分钟单元综合训练卷(11)(考查范围:第11单元)

来源:欧得旅游网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2018生物二轮复习45分钟单元综合训练卷(十一>[考查范围:第十一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下列有关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 B.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绿色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

C.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种群数量变化的“J”形曲线中,种群增长率保持稳定

2.如图Z111分别表示A、B两国人口的女性年龄组成图(设性别比例=1.0>。横轴表示年龄,纵轴表示各年龄段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下列叙述能反映人口数量变化规律的是( >Srn1ZKPZGz

A B

图Z111

A.图中涂成黑色的部分表示幼年个体,预计A国的人口增长率一定更快 B.设A国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为a,人口基数为x,则y年后的人口总数为x+ay

C.若B国的平均寿命增加,出生率不变,则在和平年代,人口增长率将会增加

D.若A国实施晚婚政策,但每个育龄妇女生出人口数不变,则出生率也不变

3.生态学家高斯(Gause>在0.5 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在培养第5天之后,大草履虫的数量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对此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Srn1ZKPZGz A.高斯实验得到的K值受到培养液容量的限制 B.高斯实验得到的K值是375

C.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变形虫,K值也是375 D.重复此实验,K值有可能不同

4.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取决于各类生物的生态位。生态位指的是生物种群在群落中的生活方式和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占有的地位,也就是说这一物种在群落中处于什么地位和起什么作用。一个群落中不同物种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上都是不同的,因此它们有自己不同的生态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Srn1ZKPZGz A.群落中生态位越相似的物种竞争越激烈,结果会导致物种的丰富度下降

1 / 8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B.一定区域内生活的各种群中食性相似,栖息环境差异不大,有利于生物的进化发展

C.群落中各种群的生态位分化越大,生物生存下来的机会就越大,物种的丰富度就越大

D.一定区域内生活的各种群间生态位重叠越多,越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5.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见图Z112。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Srn1ZKPZGz

图Z112

A.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最大 B.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 C.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

D.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

6.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用1 000 mL的锥形瓶作为培养容器,棉塞封口,装入200 mL培养液,接种酵母菌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培养过程中( >Srn1ZKPZGz 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不同时间取样后显微镜视野中酵母菌细胞数量不断增加

B.一段时间内酵母菌以“J”形方式增长 C.氧气的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

D.可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稀释后进行计数

7.如图Z113为某一个足够大的山体,从山麓到山顶的生物群落的结构和该山体基带所在的地带到极地的生物群落的结构比较示意图,下列对图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Srn1ZKPZGz 2 / 8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图Z113

A.图中X表示群落的垂直结构,图中Y表示群落的水平结构 B.该山体的垂直结构和其相应的水平结构具有相似性

C.图X中从上到下、图Y中从左到右构成群落结构的种群数目逐渐增多 D.影响图X所示结构的因素是温度,影响图Y所示结构的因素是阳光 8.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有学者以“生产力假说”来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认为是高生产力造成高的物种丰富度。研究者在某山区研究,发现其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且海拔高度与物种丰富度关系如图Z114所示。由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e8yrcJ00Fs

图Z114

A.生产力最高的地区是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区 B.海拔1 000 m处物种丰富度低而生产力高 C.高海拔地区的生产力比低海拔地区的高 D.此研究结果支持“生产力假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9.(16分>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有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e8yrcJ00Fs (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法;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_________。e8yrcJ00Fs (2>此农田中新迁入一种食草昆虫,图甲是与这种昆虫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请说出种群在B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e8yrcJ00Fs 3 / 8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3>请根据图甲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将A、D标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上>。

图甲 图乙

图Z115

10.(18分>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e8yrcJ00Fs

图Z116

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图曲线A所示。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________和________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e8yrcJ00Fs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_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e8yrcJ00Fs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_代表的类似。e8yrcJ00Fs 11.(18分>某草原主要的食草动物是一种食性非常广的兔,这种兔喜欢捕食草原上的优势草。如图Z117表示兔与这个草原中草类种数的关系,请分析此图,回答下列问题:e8yrcJ00Fs 4 / 8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图Z117

(1>在A~B之间,随着兔密度的增加,草类种数有所增加,其原因是兔把竞争力________的植物种吃掉,可以使竞争力________的植物种生存,所以草类种数提高。e8yrcJ00Fs (2>B~C之间,草类种数随着兔密度增加而下降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8yrcJ00Fs (3>如果兔喜食的是竞争上占劣势的种类,________出现A~B这段曲线。(填“会”或“不会”>

(4>生态位指生物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与栖息地、食物、天敌等多种环境因子的关系。生态位相似的生物,会发生下列哪种关系( >e8yrcJ00Fs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互利共生

(5>对于每一种生物来说,它周围的一切属于它的环境,包括生物因素和无机环境。下列不属于一只兔的生活环境的是( >e8yrcJ00Fs A.草

B.其他的兔

C.兔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D.狼

5 / 8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45分钟单元综合训练卷(十一>

1.C [解读] 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2.C [解读] A选项错,因为A国处于生育阶段的妇女所占比例低于B国。B选项应该是x×(1+a>y。D选项错,A国若实施晚婚政策,那么随年龄增加,育龄妇女的比例将减少,出生率也会有所改变。e8yrcJ00Fs 3.C [解读] 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在一定时期内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从而达到K值,故A、B两个选项都是正确的;若重复此实验,由于时间、培养条件等不同,K值有可能不同,D项也是正确的;若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变形虫,由于变形虫与大草履虫对生活资源的要求不同,其K值一定不同,所以C项是不正确的。e8yrcJ00Fs 4.D [解读] 该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题干中的信息,群落中生态位越相似的物种竞争越激烈,在竞争中有些个体会被淘汰,甚至有些物种会灭绝,导致物种的丰富度下降;各种群中食性相似,栖息环境差异不大,生物之间的竞争越激烈,对生物进化越有利;群落中种群的生态位分化越大,越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但生态位重叠越多,就越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e8yrcJ00Fs 5.C [解读] 分析曲线图可知B组环境容纳量最大,拟定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可知该实验只有一个变量,三组营养初始供给相同,温度作为自变量,由于B组酵母菌细胞数目最多,故B 组培养温度最适宜。e8yrcJ00Fs 6.B [解读]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因此在生活过程中,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氧气的消耗量小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一段时间内酵母菌以“J”形方式增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间隔相同时间内取样才能说明问题。取样后显微镜视野中的酵母菌数目不可能不断增加。应该振荡混合均匀后取出培养原液稀释后进行计数而不是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样。e8yrcJ00Fs 7.D [解读] 该山体从山麓到山顶的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影响垂直结构的因素不只是温度,还有湿度、风力、光照等;该山体基带所在的地带到极地的生物群落具有水平结构,影响水平结构的因素不只是阳光,还有地形的起伏和湿度的大小等,从题图中可以看出两种结构具有相似性;从山顶到山麓、从极地到山体基带构成群落结构的种群数目逐渐增多。e8yrcJ00Fs 8.B [解读] 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生产力最高的地区海拔最低,而海拔最低的位置并非是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区,故A错;高海拔地区生产力低,故C错;此研究结果不支持“生产力假说”。e8yrcJ00Fs 9.(1>样方 随机取样

6 / 8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2>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天敌增多 (3>要求:画成“S”形曲线;纵坐标上A点对应起点,D点对应K值

[解读] 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采用样方法,样方法的关键是取样要保证随机性。种群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生存斗争加剧,包括食物、空间不足和天敌增多。在绘图时一定要注意按照要求将A、D标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上,由于A点种群数量不为零,所以曲线的起点不能为零。当种群数量为D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此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环境容纳量>,所以D点对应种群数量最大值。e8yrcJ00Fs 10.(1>出生率 死亡率(两答案位置可互换> 30只/mL (2>①D和E 水平 ②B和F

[解读] (1>组1中,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为曲线A,表现为S型增长,因食物相同,饲养条件相同,所以此时乙种数量变化也应表现为S型增长,应是曲线C、D、E之一,此时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确定乙单独培养是哪条曲线,根据两点:①有限环境中,应为“S”形增长,②开始增长速度应比甲、乙共同培养时乙的增长曲线F快。根据以上两点,乙单独培养时应该是C曲线,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数量为600只,而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mL,所以此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30只/mL(600只/20 mL>。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因组1中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为A、C,所以此时乙种与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应为D、E。由此分析,在组2中甲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就是B。(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注意类似两个字非常重要,是解此题的突破口。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由于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不构成竞争,两种生物的曲线为D和E所代表。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构成竞争,两种生物的关系应是两条曲线B和F所代表。e8yrcJ00Fs 11.(1>强 弱

(2>兔密度过大时,喜食的优势草相对缺乏,必须采食其他非优势草,造成草类种数减少

(3>不会 (4>A (5>C

[解读] (1>兔捕食优势物种,使处于劣势的其他草本物种有发展的机会。 (2>一旦兔的密度过大,以不喜欢的劣势物种为食时,草原的草的种类就会下降。

7 / 8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4>不同物种的生态位相似,会争夺食物、栖息地等,这属于竞争。

(5>草、其他的兔、狼是这只兔的生物因素,草和狼与这只兔构成了种间关系,其他的兔与这只兔构成了种内关系。兔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是兔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属于内环境,不属于兔生活的外部环境。e8yrcJ00Fs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