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云南省个旧市第二中学2021届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云南省个旧市第二中学2021届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来源:欧得旅游网
个旧二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九年级12月月考试卷

座号 语文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27个小题,总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娉婷(pīng) 妖娆(ráo) 佝偻(gǒu) 亵渎(dú) ....B. 惊骇(hài) 游弋(yì) 宽宥(yǒu) 麾下(huī) ....C. 恣睢(zì) 嗤笑(chī) 栈桥(zhàn) 箴言(zhēn) ....D. 停滞(chì) 豢养(huàn) 绾发(wǎn) 箪食(d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逞能 撮弄 盘缠 三顾茅芦 B. 恪守 尴尬 盲从 附庸风雅 C. 拮据 应酬 戮破 前仆后继 D. 秘决 尴尬 困厄 李代桃僵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厦门市的新老建筑和谐衬托,相得益彰,令人赏心悦目。 ....B. 对这次集体活动,班主任郑重其事地宣布了纪律。 ....

C. 经过办案人员艰苦卓绝的工作,这件蹊跷的案子终于水落石出。 ....

D. 通过VR技术,我走进了原始森林,各种动物的叫声仿佛就在耳边,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清明时节的雨又勾起了他心底的记忆,离开久了,才觉得故乡无时无刻在召唤着自己。 B.课堂学习不能只是单向地听老师授课,而要敢于挑战权威,甚至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C.近期火灾隐患大的原因是因为清明节期间,传统祭祀和农事用火较多,人为火源管理难度大造成的。

D.细菌主宰世界的方法和人类不尽相同,但它们在地球的每个角落都有巨大的影响力。5、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牧民们的心与马是相通的,很快他们就发现,马高仰着头,是望着远处的一座山,那座山必然是高过众山的。

②牧民道出了原因,原来,马在奔跑时都是高扬着头,越是在开阔的地方,它的头扬得越高,速度也越快。

③马有望山的习惯,所以这匹马在不能奔跑或下雨的时候,便向远处眺望,时间久了,变得像一座雕像。 ④它望着远处的什么。

⑤一匹马早晨走出村子,站在一块石头上望着远处,长时间凝望。

A.③②①④⑤ B.③④②⑤① C.⑤④②①③ D.⑤①②④③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B.《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水浒传》又称《水浒》,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林冲领导的农民为题材的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

D.《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7、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_______________,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 (3)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 (4)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5)生,亦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___。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___。 (6)秋瑾《满江红》中,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以乐景写哀情,表现词人无可奈何的幽怨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含8-10题,共10分) (一)根据要求,完成8-9题。(5分)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其因言简意赅、意蕴丰富而备受欢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学习成语,你所在的班级决定开展“走进成语世界”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8、为了此次活动能顺利开展,请你设计三个可以实施的活动环节。(3分)

9、同学向你推荐了一款竞猜成语的小游戏,晚上写完作业你刚拿出手机来准备玩,妈妈看见了,厉声制止并要没收你的手机。你赶紧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妈妈听了,笑着说:“原来是这样啊。好吧,我也来试试。”于是你和妈妈有说有笑地玩起了成语游戏。(2分) (二)名著阅读(3分)

10、我国古典名著中塑造了许多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请把以下情节补充完整。(3分) 作品:《水浒传》

情节:鲁智深绰号__________,他的主要事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汉字书写(2分)

11、请仔细观察字帖中的汉字,从中任选八个汉字,用简体、正楷将它们书写在米字格中。(2分)

三、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4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这首词的上片重在写景,写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主要抒发征人思乡怀亲之情。 B.词的上片“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C.词的下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相似。 D.这首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13、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感情?(2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17题(12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贾逵年五岁,明惠过人。其姊以贞明见称。闻邻家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逵曰:“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家贫,未尝有教者入门。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

,或题于扉屏

,且诵且记,期年,通遍。

(节选自《拾遗记》)

【注释】:①牒: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片。②扉屏:门扇屏风。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礼愈至 (2)明惠过人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闻邻家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 16、根据甲乙两文完成下列表格。(3分)

求学的困难 解决的办法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家贫,未尝有教者入门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除了天赋和努力外,还有哪些因素促使宋濂和贾逵成功?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10分)

开卷和掩卷

张晓风

①中文系高材生某君和其他好学生一样,从小深信一句话:“开卷有益。”

他平

时受这句话之惠不少。譬如等车的时候,排队的时候,他都一卷在握,丝毫不敢浪费时间。他在学业上的成就都是靠这句话博取来的。

②可惜某君不知道另外一句更重要的话:“掩卷有功。”“掩卷有功”四个字是我发明的,古人并未言明,虽然古人很善于掩卷。李白诗中有言:“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苏辙的诗中也有一句:“书中多感遇,掩卷辄长吁。”“掩卷”就是把书合起来的意思。

③开卷而读,是为了吸取资料,但吸取资料只不过把人变成“会走路的电脑硬盘”而已,并不能使我们催心动容,使我们整个人变得文学化。“掩卷长太息”才是“教书机”和“读书机”办不到的事情。

④某中学流传着一个故事。有位同学,打开历史考卷一看,有道题目要求详述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他匆匆写了两行,便难忍悲愤,掷下考卷,急奔到校园中痛哭。那一天,他的历史当然是不及格的,但当天其他成绩漂亮的同学能和他比历史感吗?相较之下能一字一字冷静道出《马关条约》的同学,反而显得残忍无情吧?

⑤“伏卷而书”的乖乖学子何止千人,但“推卷”而起拊膺号啕的却只有那一位啊! ⑥书写历史不是靠一个字一个字的死功,而是靠望着“大江东去”,悠然兴起“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那声叹息!

⑦诸生能做个“开卷人”的已经不多了,“不开卷的人”就更别提了,他们根本没资格来“掩卷”,可惜的是那些只知开卷而不知掩卷的学生,还奉“开卷有益”为至理名言。

⑧古人认为读《出师表》、《陈情表》应该“有感觉”,否则不忠不孝。今天学生读此二文,恐怕大多数的人只在意考试会考哪一题。其实,应该“有感觉”的文章又何止这两篇,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即使不怆然泪下,也该黯然久之吧?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能不犹然意远吗?

⑨要强调的是,那些开卷读书却不曾掩卷叹息的人其实还不曾跨入文学的门槛。我且举几例,来说明读书要细心体会,知其言而解其意,内心才会受到震撼,油然生出敬意。

⑩如古人的斋名。初中时听到梁任公《饮冰室文集》,以为饮冰室就是我们吃刨冰的冰果店,是清凉的意思。及至读熟了《庄子》,才知道原文是:“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欤?”注疏中说:“晨朝受诏,暮夕饮冰,足明怖惧忧愁,内心熏灼。”原来饮冰是指内心焦灼不安。那么,梁任公原来在恣纵无碍的才华之外亦自有其生当乱世的忧怖,如此一想,也真要掩卷肃容一番。

⑪曾国藩把自己的住处命名为“求阙斋”,世人无不爱求全,他却独求“缺”,以其当时位极人臣的显达背景,他当然比别人更了解居安思危的阵地。求缺,是全福全贵到极致之后的谦逊。对此简单明了的三个字,曾文正公一生风骨气度都毕现眼前。我因这三字而掩卷轻叹,终生俯首。

⑫刚才说那位某君,如果只会开卷勤读,而不会掩卷悲喜,他这一生就算做到中文系教授,也仍然是个“文学绝缘体”。

⑬但愿所有接触过文学的诸君,都既能因开卷而受益,也能拥有掩卷一叹的灵犀。 (选自《青年文摘》2020.4,有删改) 18、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文章以中文系高材生某君的例子开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以某君的例子结尾,论述“只会开卷而不会掩卷,仍然是个‘文学绝缘体’”,首尾圆合,使论证更周密。 B.“掩卷有功”是说只会“开卷”是无用的,要能合上书才会有很大的功劳,李白、苏轼就是“掩卷”的高手。

C.作者从《饮冰室文集》、“求阙斋”的命名中,悟出梁任公和曾国藩为人处事的原则,对他们由然生出敬意。

D.第④⑤段中,作者盛赞掷下考卷到校园中痛哭的学生,觉得与他相比,能够冷静道出《马关条约》的学生,反而显得残忍无情。

19、文中第③段划线句子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1、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在学习中应该怎样做到“开卷”和“掩卷”?(3分)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完成22-26题。(14分)

花子 (林清玄)

①三年前我退役,背着袋子要北上的时候,爸爸取出一罐小瓶子,里面是他亲手培养出来的花子,他小心翼翼地交给我说:“你到台北后,如果有一个花园,就把它种了。”我便带着这个小瓶子和一袋故乡的泥土上台北。

②我很想马上把它种了。

③可是上台北后,一直过着租赁的日子,住在小小的公寓中,难得找到一撮土地,更不要说一个花园了。那罐父亲的花子便无依地躺在我的袋中,随着我东飘西荡。每次搬家看见那些花子,就想起每日清晨在花园中工作的父亲,什么时候才能找到一个花园呢?我总是想着。

④最近,我找到一个有花园的房子,又因为工作忙碌,就把它摆在鞋柜子里,有一天,我拉开鞋柜看到那一罐花子和那一袋泥土,就把它洒在家前的花园里。

⑤那时候已经是严冬了,花子又摆了三年,到底会不会活呢?我写信告诉爸爸,爸爸写了一封信来说:“只要有土地,花子就可以活。”他又附寄来一包肥料。

⑥我每天照料着那一片洒了花子的土地,浇水、施肥,在凛冽的寒风中,我总是担心着,也许它就会埋在土地里断丧了生机吧!

⑦在冬天来临的第二个月,有一天我开窗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群花子吐了新芽,那些芽在浓密的花园里,嫩绿到教我吃惊,是什么力量,让那一罐从南带来的花子,在北地的寒风中也能吐露亮丽的新芽呢?

⑧花子吐芽的那几日,我常兴奋得无法睡去,总惦念着那些脆弱的花芽,而那是什么样的花呢?我问爸爸,他说:“等它开了花,你就知道了。”

⑨那个小小花圃中的芽长得出乎意料的快,我几乎可以体知它成长的速度,每天清晨,我都发现它长大了,然后我便像每天面对一个谜题,猜想着那是什么花,猜想着父亲送我这些花是什么用意。我急于知道那个谜题,就更加体贴那些花。

⑩慢慢的,花长大了,我才知道那是一些茼蒿菜,茼蒿菜是一种贱菜,在乡下,它最容易生长,价钱最便宜,而父亲竟把它像礼物一样送给我,那样的珍贵,也许父亲是要我不要忘记自己的土地吧!

⑪我舍不得吃那一亩茼蒿,每天还是依时浇水看顾,茼蒿长大了,我从来没有看过那么好看的茼蒿,在市场上,茼蒿总是零乱的、萎缩的;在土地上茼蒿则是那么美丽而充满生机。

⑫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茼蒿就在寒冷的冬天里开了花,那花,是鲜新的黄色,在绿色的枝梗上显得格外温暖,我想到,这么平凡的茼蒿花竟是从远地移种,几番波折,几番流转,但是它的生命深深地蕴藏着,一旦有了土地,它不但从瓶中醒转,还能在冷风中绽放美丽的花朵。

⑬茼蒿花谢了,在花间又结出许多细小的黑色的花子,它看起来那么小,却又是那

么坚韧。我把它收藏在父亲当年赠我花子的瓶中,并挖了一舀泥土——是家乡的泥土和客居的泥土混成的泥土。

⑭或者有一天,我仍要带这花子和这泥土到别地去流浪,或者有一天,这带自故乡根种的花子,然后在异乡土地结成的花子,会长在另外的土地上。

⑮人也是一个平凡茼蒿的花子,不管气候如何,不管哪里是落脚的地方,只要有生机沉埋心中,即使在陌生的土地上,它也会吐芽、开花,并且结出新的花子。

16我仍然把花子放在鞋柜里,每日穿鞋时我就能看见它。 ○

17我就会想起我的父亲,和他耕作的故乡的土地。 ○

22、文章为什么以“花子”为题?(2分)

23、文章叙述了“我”种花子的经过,阅读选文,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

花园洒花子→每天精心照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茼蒿长大结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结合语境,分析下列词句在文中的作用。(4分)

(1)有一天我开窗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群花子吐了新芽,那些芽在浓密的花园里,..嫩绿到教我吃惊。(从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分析) ..

(2)这么平凡的茼蒿花竟是从远地移种,几番波折,几番流转,但是它的生命深深地蕴藏着,一旦有了土地,它不但从瓶中醒转,还能在冷风中绽放美丽的花朵。(从修辞角度分析)

25、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那时候已经是严冬了,花子又摆了三年,到底会不会活呢?”一句有什么作用?(3分)

26、从花子的经历中,你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迪?(3分) 四、作文(50分)

请以“榜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③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个旧二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九年级12月语文 参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1、C 2、B 3、D 4、D 5、C 6、C

7、(1)蜡炬成灰泪始干 (2)行人莫问当年事 (3)为赋新词强说愁 (4)赢得身前生后名 (5)舍生而取义者也 (6)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

8、成语接龙、你比我猜猜词游戏、成语故事大赛、成语专题手抄报 9、语言通顺,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0、花和尚 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 11、略 三、阅读 12、B

13、这首词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思念家乡的情感,也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

14、(1)至:周到(1分);(2)惠:同“慧”,聪明(1分)。

15、(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2)听到邻居家中有人读书,姐姐早晚都抱着贾逵隔着篱笆听。

16、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B.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C.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

17、示例:宋濂的成功离不开对老师的恭敬,他尊师重道,从文中“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等可以看出(1.5分);贾逵的成功与家人的支持与鼓励(邻居潜移默化的影响)密不可分,从“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闻邻家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可以看出(1.5分)。(答到具体因素,结合原文分析,意对即可,酌情扣分。)

译文:贾逵五岁的时候就聪明过人。他的姐姐因为坚贞清白而为人称赞。听到邻居家中有人读书,姐姐早晚都抱着贾逵隔着篱笆听。贾逵十岁的时候竟能背诵《六经》。姐姐问贾逵:“你怎么知道天下有《三坟》《五典》,还能够背诵且一字不落呢? ”贾逵回答说:“回忆过去姐姐抱我在篱笆边上,听邻居读书,(我都记在心里)今天背诵才会没有遗漏。”家里贫穷,从来没有教书先生进家门。于是剥下庭院中的桑树皮做成书简,有

时也题写在门扇和屏风上,一边背诵一边书写。一年之后,所有的经书他都背诵并抄写了一遍。 18、B

19、比喻论证,(1分)将只会吸取资料的人比作“电脑硬盘”,(1分)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硬盘”不能使人“催心动容”,不能使人变得“文学化”。(1分) 20、所有接触过文学的人,既能因开卷而受益,也能拥有掩卷一叹的灵犀。

21、示例:我们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最佳的学习阶段,既应“开卷”,广泛吸收书中的知识营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应“掩卷”深思,深入领会,融会贯通,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即可)

22、“花子”是文章的叙事线索,以它为题,既能串联文章,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3、花子吐新芽、用瓶子收藏花子

24、(1)“突然”表示花子吐芽发生得迅速而又出人意料。“吃惊”是指花子吐了新芽,嫩绿得令“我”感到惊讶。两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花子顽强的生命力,让“我”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子在简陋条件下都能发芽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我”对花子由衷的赞美之情。

25、在内容上,写出了“我”对花子的担忧,因遇到严冬并且保存时间长,担心它存活不了,但它居然活了,“我”因而赞美它顽强的生命力。在结构上,为下文写花子吐芽做铺垫。

26、我们都如茼蒿一样平凡,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处在怎样的境遇,只要像茼蒿一样心存生机,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