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7、长城 课时 1 本文展现的是中国文化的魅力,大多数学生只是通过书籍、影视资料学情分析对长城有一些了解。要采用重点语句的理解、资料袋的运用,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我国的世界遗产之类的话题比较感兴趣。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表达出他们对于祖国文化的赞美。 教材分析设计意图三维目标教学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并且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把握激发学生想象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长城的资料。 一、 导入 1、大家先来看一些图片,请你仔细看,这是什么? 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图文结合,了解长城的特点和历史地位,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2、出示关于长城的名人名言,读一读。出示课题。 3、课文里,作者也对长城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就是? [作者的感慨] 二、议读感悟远看长城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2、说说第一自然段给你怎样的感受? 3、这是作者站在什么角度看长城?(板书) 4、作者把长城比喻成什么? 长城和长龙之间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1)说资料,感受长城的长。 (2)结合插图用手比划,感受蜿蜒盘旋。 5、(出示地图,结合地图介绍长城)长城真长啊,不愧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让我们带着骄傲和自豪齐读:[作者的感慨] 三、议读感悟近看长城 1、过渡语:远看长城,蜿蜒盘旋、气势雄伟,那来近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能使它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呢?学习小组用刚才学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2、出示学习要求,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交流: (1)找出概括长城特点的词:高大坚固(板书) 你看到了一座什么样的长城? (2)汇报长城构成部分及其作用。 除了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你看到了一座什么样的长城? (出示长城图片)请一名学生指出长城各部分构造及其用途。 (出示军人在长城作战的图片)面对这样的这样设计,你想说什么?用一个词来形容。 4、是啊,这真是一座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的工程,所以作者才发出这样的赞叹:[读作者的感叹] 四、自读感悟联想
1、过渡语:跟着作者的脚步,我们来到了长城上,当你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你会想到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这种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方法就叫“联想手法”。(出示课件) 3、我们思绪万千,自读第三自然段,你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4、出示学习要求,学生按要求学习。 5、汇报交流:(1)生汇报,出示句子。(2)你从哪些词语更能体会当时修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板书)(3)感情朗读句子。(4)补充资料。 6、设计情景指导小练笔。 生自由写作,写好后全班交流。 感情朗读[出示:多少劳动„„万里长城。] 在没有汽车、火车的年代,这么艰巨的工程竟然只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来完成,这简直就是个奇迹,让人们不由自主地赞叹[作者的感叹] 五、拓展延伸:师生合作读《长城颂》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远看:长 高大坚固 设计巧妙 联想:古代劳动人民 长城近看:伟大的奇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