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欧得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欧得旅游网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高沟镇中心小学 李永红 223411

[内容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 一、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的动因常常是那些具体、直观的事物。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程以后,将音、形、像、色融为一体,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极大的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我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将数的比较融入小动物赛跑的情境中去,学生看着动物伴随着音乐奔跑的情境,兴奋极了,积极动脑思考,这些动物谁跑得快呢?凭着自己对生活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在比较谁跑得快的过程中,学会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对学生的直接兴趣始终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稳定组成部分。如果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充分地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尤其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可以特别引起学生的注意,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在教学《圆柱体表面积》时,我

利用多媒体设计圆柱体的表面,拆开与组合的画面,通过画面的配合教学,学生们注意力集中了,参与学习的热情高涨了,因此,对于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就能掌握得很清楚,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运用信息技术,展示过程,优化教法。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现行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重视儿童的 兴趣、特点,但这些信息资源只能以静态的画面编入教材中,,不利于学生学习与发现问题。而多媒体课件用动态演示,形象具体,动静结合,活灵活现,使学生感悟到知识的来龙去脉。。例如:在执教《一分能干什么》时,先课件出示一分钟跳绳、拍球一分钟、播放一分钟音乐。让同学们感受一分钟的长短。思考:一分钟内自己能干什么?一分钟分针走几小格?接着课件出示时钟,观察秒针走一圈的顺序及长短。然后,从书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在一分钟内操作,看看自己能做多少。再次观察时钟,秒针走几小格是一分钟?从而认识分与秒的关系。课堂教学中,采用化静为动的策略,将抽象的概念以动画的形式再现出来,使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四、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论,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而现代教学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必将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抓住教材中蕴涵的创造性因素,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途径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

例如:教学《数铅笔》时,我通过数铅笔,数粉笔,数大米等来

教会学生数数。然后通过电脑出示数目不一的物体,让学生数。学生就不会觉得数数枯燥乏味,教师的教学也显得轻松了。

又如:教学《购物》时,通过电脑创办商店,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商品交易活动。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学习氛围浓,教师不费力,就能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数学教师应发挥信息技术巨大的优势,扬长避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师生共同愉悦、进步以至发生飞跃——培养真正具有数学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2003。

2、李省思、彭光业主编《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研究》,学林出版社出版,2003。

3、 陈丽敏,广东省汕头市飞厦中学,《利用计算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ovo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