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中的体现研究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重点课题“3+1+2新高考形势下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物理习题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XJKX20A149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是高考评价体系研制成果的凝练和结晶,是我国高考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本研究对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进行解读,对其在教学中的体现方法进行分析说明。
一、学生核心素养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体现
第一,“立德树人”要求试题命制中体现对学生价值取向的积极引领作用,在分析框架中“价值观与态度”维度体现。第二,“立德树人”“服务选才”要求高考命题与我国人才培养方向一致,即试题情境要体现对学生发展的导向性,与“通过情境所致力发展的学生型面”描述的是同一维度。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提到的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将该二级维度分为“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第三,“引导教学”是高考对教学的反拨作用的体现,本研究的主旨即高考试题情境分析与情景化命题的实施,对引导教学方面的作用从大方向上是一致的,即推动教学过程中情境的运用,推动情境教学法理论的发展与实践。
高考评价体系确立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造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四个考查要求是从高考理论到命题实践的纽带,是考查内容与试题情境的交互,是对学生在不同复杂程度试题情境中对学生统筹调动知识、能力、方法、思维等一系列资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通过观察情境我们可以得知解决问题需要用到哪些知识、能力,但无法直接判断解决该问题达到了哪个级别的考查要求。为此,本课题引入SOLO分类理论,在解决问题时,试题情境越复杂越开
放,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层次要求也就越高,从学生解答该问题时对思维、认知水平的要求,就可以判断该问题所处的考查要求层级。
SOLO 分类理论将学生思维水平由简单到复杂分为 5层,从无逻辑的反复到联系单个知识点、多个知识点、到具有开放性的逻辑思维,刚好与高考评价体系中基础性到创造性的四个层面有着共通之处。
二、学生核心素养在高考考查内容中的体现 (一)核心价值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核心价值主要包括三个一级指标,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每个一级指标又分为若干个二级指标。(详见第二章)这部分内容与“价值观与态度”维度重合。
(二)学科素养
学科素养作为实现“四层”内容融汇贯通的连接层,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相似程度很高,在分析框架中可以找到不止一个相关维度,下面对学科素养的三个一级指标和九个二级指标与分析框架中若干维度的重合情况进行分析,如下表所示:
(三)必备知识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必备知识,是 “知识模块的数量”和“公式的数量”维度的合并体现。目前已不仅仅限于知识和公式的理解,重在其应用过程。在知识模块和公式的考察中,都注重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了在学生核心素养方向的体现。
(四)关键能力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提出的“关键能力”实际上与分析框架中内容参数下的二级维度“涉及的能力”所描述的内容都是试题考查的能力。高考评价体系将关键能力分为三个关键能力群,而物理高考的考试大纲将物理能力的划分为五类,为明确本研究中”涉及的能力”维度应如何划分,笔者现对两种划分进行对比,如下图
通过对比发现两种能力分类方式实际上高度重合,但评价体系的划分更具有综合性更全面更为侧重学生核心素养的体现。
总之,高考评价体系要求高考实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功能。目前高考中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试题有价值观与态度的渗透,通过试题背景材料体现爱国主义、科研精神、或鼓励学生乐于学习、关心生活,能够基本实现高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服务选才方面,评价体系指出当前需要的是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但统计结果显示目前高考试题体现的培养方向以“物理的学习者”和“科研探索者”为主,考察情境一半以上都是为学习而建构的非真实情境,注重考察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考察的能力方面,创造能力和批评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新的要求,因此,广大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题,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和考察有所侧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